近日
深圳市消委會
對15款知名品牌的薯片
進行對比試驗
發布了薯片比較試驗報告
↓↓↓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緻癌物 焙烤型緻癌物含量為油炸型6倍(央視頻号:北京商報)
不少網友因此擔憂
紛紛表示:
“不會再吃薯片了”
2日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對此進行最新回應
↓↓↓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發微博稱,網絡上類似“XX知名品牌檢出緻癌物超标”的報道及轉載标題,此類話題及内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在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中,顯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bǐng]烯[xī]酰[xiān]胺[àn]”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标”,而非“安全限量指标”。因此“丙烯酰胺超标”的說法是不正确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丙烯酰胺是啥?
對很多人來說報告中出現的丙烯酰胺可能并不陌生。2018年,一則有關美國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上“可能緻癌标簽”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引發網友熱議。
原因是,星巴克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高濃度的有毒的緻癌化學物質丙烯酰胺。
資料圖
丙烯酰胺,為白色無味晶體,是生産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它容易經消化道、皮膚、肌肉或其他途徑吸收,并能通過胎盤屏障,是一種公認的神經毒素和準緻癌物,被WHO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RAC)列為可能緻癌物質(ⅡA類)。
丙烯酰胺是如何産生的?
丙烯酰胺如此可怕,是不是讓屏幕對面正在吃薯片、喝咖啡的你“虎軀一震”?但如果告訴你它最常見的來源是日常烹饪,是不是更吓出一身冷汗?
事實上,在高溫(120 ℃以上)下煎炸、焙烤、燒烤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食物在變得焦黃并散發出獨特香氣的同時,會産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而且丙烯酰胺的産生量與烘培溫度和時間有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曾介紹,凡是油炸和焙烤食物,都是丙烯酰胺的重要來源。餅幹、曲奇、蛋糕等西式糕點富含丙烯酰胺,月餅等中式點心也是其來源之一。
丙烯酰胺還藏在哪些食物中?
食物中丙烯酰胺的主要來源除了焙烤食品、油炸食品、煎烤食品、膨化食品等,日常炒菜、紅燒、煎炸、烤制等烹調方法也會産生丙烯酰胺。
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可參考下表(24個國家的數據)。
數據來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丙烯酰胺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不管是動物實驗還是體外細胞實驗,都證明丙烯酰胺可導緻遺傳物質的改變和癌症的發生。
丙烯酰胺可能有損神經系統、嬰兒早期發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職業人群可能因為大劑量的攝入而造成神經損傷或其他健康損害,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靠日常飲食攝入是無法達到這麼大的劑量。
就像大家經常聽到的: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雖然丙烯酰胺有一定神經毒性,但前提是短時間大量攝入才會發生。假如你體重 50kg,得直接吃進去 7.5g 丙烯酰胺,才可能有生命危險。
而這個劑量放到日常飲食中大概是每天喝掉28杯中杯咖啡,且持續幾十年,或者是吃掉9.6噸左右薯片。所以正常飲食攝入的丙烯酰胺遠低于危險攝入量。
控制與預防
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國居民主要的食物,為減少丙烯酰胺對健康的危害,對于廣大消費者,專家建議:
避免過度烹饪
盡量避免過度烹饪食品(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太長),但應保證做熟,以确保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導緻食源性疾病。蒸煮炖比煎炸烤好,蔬菜在炒之前先簡單焯水,也能夠減少丙烯酰胺生成。
平衡膳食
提倡平衡膳食,減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兒童、孕婦、乳母多注意
小朋友往往喜歡吃各種油炸食品和零食。根據對世界上17個國家丙烯酰胺攝入量的評估結果顯示,按體重計,兒童丙烯酰胺的攝入量為成人的2-3倍。此外,由于丙烯酰胺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能夠進入乳汁,所以會從母親的食物中傳遞給嬰兒。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
做菜時放少量糖
可以減少丙烯酰胺産生
下載央視頻APP
獲取更多養生、健康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