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美洲的雨林中,有一種蛙類個體不大,小到可以坐在一枚硬币上,卻擁有着鮮豔美麗的外表,皮膚顔色醒目,有黃色、金色、紅色、粉紅色、藍色等等,大多數人第一次見到它,都會頓生憐愛、豔羨之情。
這種動物就是聲名遠揚的箭毒蛙,不過可不要被其美麗的外表迷惑了,箭毒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青蛙,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兩栖動物。
箭毒蛙體内蘊含有緻命毒液,取其毒液0.1毫克就可以毒死一個人,0.2微克就可以毒死一隻老鼠。任何動物隻要去吃箭毒蛙,即使舌頭粘上一點點毒液,也會在幾分鐘内中毒斃命。
漂亮、嬌小的箭毒蛙,體内藏有可怕的劇毒,雨林内很多動物都避而遠之,人類也将其稱為“叢林多彩殺手”。
天使與魔鬼的複合體-箭毒蛙箭毒蛙也被稱為毒箭蛙、毒镖槍蛙,屬于箭毒蛙科動物,有13屬170多種,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而分布區域不同,身體顔色各不相同,箭毒蛙的毒性強度也不一樣,大多喜歡栖息在潮濕地帶。鮮豔多彩的皮膚,布滿黑紋的四肢,在綠色的森林裡顯得格外絢麗奪目,猶如“精靈”一般。
箭毒蛙體型非常嬌小,最長不過隻有6厘米,一些種類的蛙也就1.5厘米。雖然體型非常小,但是絲毫不影響其在雨林裡的地位。
憑借着一身漂亮的“外衣”,可以在森林裡“霸道橫行”,無所顧忌,不需要躲躲藏藏地生活,反而以醒目的顔色向周圍動物發出警告:我有毒,不要靠近我!
毫不誇張地說,箭毒蛙簡直就是天使與魔鬼的複合體。科學家研究發現,大約在1000多年前,箭毒蛙其實都長得差不多,由于海平面不斷升高,栖息地被割裂分塊。
因此,生活在不同區域的箭毒蛙,也就慢慢适應了不同的進化環境,持續地演化造成如今箭毒蛙家族間的毒性差異,毒性越強,其皮膚顔色就越鮮亮。
箭毒蛙的毒性強于一切蛙毒,身上分泌出的毒液,要一條人命簡直是分分鐘的事情。
據科學實驗發現,一隻小型的箭毒蛙,所具有的毒素足以殺死兩萬隻老鼠。
其中,毒性最強的金色箭毒蛙,一次噴出約2毫克毒素,就可以殺死一萬隻實驗用的老鼠或10名成年人。
目前人類發現的箭毒蛙種類170多種,含有劇毒的就有55種。箭毒蛙釋放出的生物堿毒液,能夠破壞其他生動物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最終會導緻心髒停止跳動而迅速死亡。
可怕的是,看似美麗實則藏劇毒的箭毒蛙,本身并不“生産”毒素,卻能跻身于世界最毒之列。
劇毒從哪裡來?箭毒蛙具有很強的毒性,奇特的是,這些毒素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身上緻命劇毒全是吃出來的。
箭毒蛙和其它蛙類不同,不吃空中飛的飛蛾、水裡遊的魚蝦,卻對地面上螞蟻、蟋蟀、蜘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小型昆蟲情有獨鐘。
這些動物體内含有一種有毒的生物堿,當箭毒蛙吃了這些動物後,有毒的代謝物會通過血液循環、消化系統等方式滲透到箭毒蛙的皮膚上,從皮膚小孔分泌出濃縮的毒液,作為保護自己的“铠甲”。
一些箭毒蛙甚至還可以對有毒化合物進行改良,使毒性增強好幾倍。吃得越多,毒性越強,在箭毒蛙家族中,顔色越鮮亮就越危險,皮膚為金色、綠色、橙色的箭毒蛙,更有“炫耀”的資本。
箭毒蛙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雄交配後,雌蛙産下蛙卵就潇灑離去,雄蛙則會留下悉心照料幼體,不辭辛苦地将小蝌蚪背到不同的水窪裡發育。這是因為蝌蚪是肉食性,待在一起會自相殘殺。
褪去尾巴之前,小蝌蚪身上沒有毒性,在水中發育幾天後,雌蛙會返回照料幸運活下的小蝌蚪,産下未受精的卵給小蝌蚪吃。
未受精的卵生物堿含量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禦敵害。新生的小蝌蚪們吃着卵一天天長大,幾個月後尾巴消失,就可以成長為一隻強壯的箭毒蛙。
為什麼箭毒蛙不會被自己毒死?箭毒蛙分泌出的毒液既能潤滑皮膚,也能保持自己不遭受敵害,美麗的外表下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攻擊者看到箭毒蛙,基本都選擇繞道而走。
畢竟獵食箭毒蛙,也就相當于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帶有緻命毒液的箭毒蛙,為何不會被自己毒死?
為了弄清緣由,科學家也做了不少實驗,箭毒蛙自身不受這些毒素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其體内基因發生了突變。
箭毒蛙的毒素被稱為“地棘蛙素”,能與動物神經系統内的受體結合,幹擾乙酰膽堿傳遞神經訊号的工作,嚴重可導緻死亡。神奇的是,箭毒蛙卻不會受到該毒素的影響。
研究發現,由于箭毒蛙基因的突變,其體内構成毒素受體的2500個氨基酸中有3個發生了改變,影響了正常受體的結合。
這種微乎其微的改變,讓箭毒蛙産生免疫,不僅可以利用毒素吓退天敵,還可以保全自己。
科學家還發現,在箭毒蛙的進化曆程中,這種基因突變曾發生過3次,在持續演變中慢慢穩定下來,使自身對這些毒液完全具有免疫能力。
吃“毒食”産毒液,自己卻不會被毒死,這是箭毒蛙進化出來的一大本領,成為其生存下來的可怕武器。然而,再強大的武器也有弱點或軟肋。
箭毒蛙的緻命弱點箭毒蛙的色彩十分醒目,在雨林中卻根本不需要有所顧忌,可以毫無畏懼地向其它動物炫耀自己鮮亮的皮膚。因為幾乎所有生物都知道箭毒蛙的危險性,連掠食動物也不敢接近它。
不過,也不排除一些沒見過世面的“糊塗蟲”,會不小心誤食箭毒蛙,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生活在茂密的熱點雨林中,箭毒蛙幾乎沒有天敵,卻有一個緻命弱點--怕人類。
世世代代生活在亞馬遜雨林的土著居民,得知箭毒蛙的毒液具有強大的殺傷力,便想盡辦法收集箭毒蛙的毒素。
将毒素塗抹在箭頭上制成毒箭或标槍,用來捕殺鳥類、猴子等其它動物,箭毒蛙這一名字也是因此得來。
當地人通常用火烘烤箭毒蛙,将毒素從其皮膚中逼出,或者用細藤條将箭毒蛙的四條腿緊緊拴住,再用小木棍或者魚叉來回摩擦刺激背部,促使箭毒蛙分泌出毒液。
不過大多數土著人采集完毒液就會将箭毒蛙放走,以便它們能夠繼續“生産”毒液。
後來,人類發現箭毒蛙不僅可以應用于神經系統實驗研究,經過一段時間養殖後,毒性也會慢慢消失,還可以當做寵物飼養,漸漸增大了對箭毒蛙的捕殺量。
再加上生态破壞、氣候變化、栖息地減少等一系列因素,箭毒蛙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數量驟降,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中。
箭毒蛙,戰鬥力強悍的叢林殺手,碰到人類,也會敗下陣來。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