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文韫 解道宇 吳澤宇
30歲出頭的許女士(化名)裡非常喜歡吃魚,經常去菜場買各種不同的魚回來,紅燒、油炸、清蒸等,變着花樣燒,外出聚餐也是必點魚。
就在幾天前,她正吃着晚飯,忽然“哎喲”了一聲,又咳了幾下,說不大對勁,有根魚骨頭咽下去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往吃魚吃到骨頭的事情,許女士也遇到過,但大多是些小刺,要麼吃點喝點東西就帶下去了,要麼用力咳幾下也能吐出來。于是,按照以往的經驗,她倒了點醋喝,不過這次沒什麼效果,魚骨頭還是卡在喉嚨裡面,下不去也出不來,刺痛感還越來越明顯。她也不敢再胡亂嘗試其他“土方子”,幹脆直奔醫院。
在當地醫院,兩次胃鏡探查都沒有發現魚刺,在煎熬了4天後,許女士不得不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求助。
接診的蔣建華主任仔細觀察了許女士的CT影像,在食管上段發現了異物影,鑒于外院兩次胃鏡未能順利找到魚刺,他判斷很有可能魚刺已穿破食管壁刺入頸部組織,即存在頸部遊走異物可能。
此前,杭師大附院曾經接診過一位症狀類似的患者,盡管魚刺已經穿破食管壁,但在食管腔内仍然可以找到針尖狀魚刺尾端,以微創方式從食管内将異物順利取出。于是醫生嘗試着在患者全身麻醉下進行食管鏡探查,遺憾的是仍未能發現魚刺穿出去的蛛絲馬迹。
圖片來源:由醫院提供
無奈,醫生智能用最後一招,在頸側切開一個長約3cm的口子,經過CT閱片定位及仔細觸摸,終于發現了這根跑路的“狡猾”魚刺。
小小的一根魚刺,讓自己吃盡了苦頭,許女士連聲說以後吃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蔣建華表示,魚刺卡喉是耳鼻咽喉科急診最常見的病例,幾乎每天都有。而且不僅是魚刺,棗核、水果核、蝦殼、瓜子卡喉的情況也有很多,“千萬不要小看魚刺等異物,如果處理不當,嚴重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圖片來源:由醫院提供
因此,蔣建華提醒,被魚刺卡住萬不可使用吞咽飯菜或者喝醋來處理,應當及時去醫院求助,用專業的器械取出,否則不僅會劃傷粘膜,嚴重的甚至會将魚刺壓入食道,取出的難度就更大了,如果更嚴重些,刺破胸段食管的話,極有可能傷及大血管,會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魚刺卡喉的位置千奇百怪,其中有一些由于位置非常隐蔽,很難在間接喉鏡下看到,需要及時通過專業的内鏡系統才可以清晰完整看到咽喉部的情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