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楊佳琦
内容總策劃 | 郭楠
版式設計 | 一番
“當你看到盤子底下寫的東西,這就叫颠覆。”
“我不認為通過制造一種風格,就可以迎合到你想要迎合的人。”
5月9日,由藍鲸财經、界面新聞、藍鲸渾水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藍鲸财經新媒體論壇中國傳媒大學分論壇成功落地。
新片場聯合創始人陳躍、真實故事計劃創始人雷磊、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張炫、閱後即瞎創意總監王铮、故事硬核負責人林珊珊、辛裡有束CEO胡辛束、才華有限青年負責人楊樂多、三感video合夥人徐嗖就“2018内容創業如何破局”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微信公衆号每期打開率均在40% ,全平台累計活躍粉絲500W ,每期節目全平台播放量1000w …作為一檔網絡微綜藝節目,“閱後即瞎”在青少年群體中廣受歡迎,知名度頗高。
(渾水此前對“閱後即瞎”王铮的專訪)
“閱後即瞎”的獨特風格:開頭喊“眼保健操現在開始”,然後以濃濃的播音腔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每期都十分執着的賣二維碼。
打開B站,觀看“閱後即瞎”,數千條彈屏“撲面而來”——緣,妙不可言。
點子和創意有什麼區别?
作為内容創作者,要怎麼處理風格?
什麼是颠覆?“颠覆”的黃金法則是什麼?
……
以下内容整理自天納CEO、“閱後即瞎”創意總監王铮的分享實錄。
分享主題:“風格”與“颠覆”
天納CEO、“閱後即瞎”創意總監王铮
今天講内容創作,我希望大家秉承一個原則:把我說的話當作問題,而不是答案。
為什麼?因為創作這件事,最怕的就是标準答案。
無論是作品标準,還是創作方式、流程、手法,都需要尋找不标準答案。
今天分享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颠覆”,一個是“風格”。
01、一個想法≠一個創意
“不要依靠個人喜好判斷創意”
“颠覆”是一個常用詞。
特别是在商業環境中,我們會經常看到“颠覆”。
比如我們可能經常在某些品牌的發布會上,看到這樣的說法:XX是一種颠覆性的産品、XX運用了一個颠覆性的技術…
然而,雖然“颠覆”是一個常用詞,但它的概念其實很難劃清。
舉個例子,如果我說“喬布斯用iPhone颠覆了手機”,這種說法大家應該都同意;但如果我說“賈躍亭用樂視颠覆了手機”,這種說法大家可能就不那麼認同。
為什麼?因為“颠覆”有程度,在這個概念之間存在着一條隐形的分界線,越過了這條線就是颠覆,沒過這條線就不是颠覆。我們不能說,xx有一點颠覆、xx非常颠覆…
但是對我來說,“颠覆”又是個特别敏感的詞。
因為我是做廣告出身的,以前在廣告公司做創意總監,創意總監是一個特别擰巴的工作,它擰巴的地方很多,我想講其中跟内容創作相關的地方——
每天大家一起開會,一起頭腦風暴,在交流過程中提出各式各樣的創意。創意總監在其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那就是判斷創意。
哪些創意是OK的?哪些創意是不OK的?要憑直覺快速作出反應。
這個事兒就挺擰巴的。
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觀衆,聽别人頭腦風暴時,最正常、最自然的方式就是依靠個人喜好來對創意作出判斷。但是,身為創意總監,就不能這樣做,因為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想法,也可能真的有創意。
後來我就養成了一個職業習慣,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最終形成這種判斷。想法A可能是創意,想法B可能不是創意…二者之間泾渭分明。
這個泾渭分明的點在哪裡?
無論我們的想法是一個具有正能量的點子,還是一個有點走下三路的段子,隻要越過某條線,它就具備了成為一個創意的資格。
那到底是什麼東西決定了一個點子和一個創意之間的區别?
就是颠覆性。
02、“颠覆”需要理性思維
“想創意和解數學題異曲同工”
“颠覆”到底是什麼?
現在,我來嘗試用一種很有颠覆性的方式,描述一下什麼叫颠覆性。
首先,“颠覆”的法則是什麼?是一個觀念。
長期以來我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從我開始受教育,到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再到如今已身處社會,我時常發現大家的共同認知隻是一個約定俗成。
比如說,搞文藝創作的人,比較傾向于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做工程師的人,更傾向于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一個是感性的,一個是理性的,看起來似乎沒錯,但我覺得這是有問題的。
文藝創作明明也是一件需要理性思維的事,它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數學問題。
所以,我想嘗試用一道數學題來給大家講一下什麼叫有颠覆性的東西,什麼叫颠覆性的作業方式,什麼叫創意。
大家可以在腦子裡默默地演算,這道題非常簡單,是小學生的數學題——
“小紅和小明兩個人相距20公裡,小紅每小時走兩公裡,小明每小時走三公裡,兩人相對而行,多長時間相遇?”
這道題太簡單了。我再加一個附加條件——
“有一隻蒼蠅,每小時飛一公裡,在小紅和小明之間飛,它碰到小紅就往小明那邊飛,也就是說這隻蒼蠅會折返飛。那麼,在這兩人相遇的時候,蒼蠅飛了多少公裡?”
我相信大家都會做,即便小學的解題方法已經忘了,還可以用方程式來解。
但後來,我又發現,雖然大家會解這道題,但隻記得套路,不記得解題思路。解這道題就需要一個典型的颠覆性思維。
可以這樣說,每一道數學題的解題思路都是創意,我們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我們想創意時摸索思路是異曲同工的。
如果我們用感性思維來看,這道題怎麼解?
小紅和小明兩個人對着走,小紅每走2公裡,小明就走3公裡,總路程為20公裡。如果我們用劃線的方式,把總路程畫成一條有固定長短的線段,分别從兩端開始切割,2公裡一根線、3公裡一根線…這是感性思維的解決辦法。
但實際上,面對這道題,我們需要完成看待事物時觀念上的轉變——“我要研究的不是‘兩個人相遇’的問題,而是‘兩個人共同完成一段路程’的問題。”
這個時候這就不是“小紅和小明兩個人共同走完20公裡”的問題,而是“小紅每個小時搬2塊磚,小明每個小時搬3塊磚,這一摞是20塊磚,兩個人什麼時候把這20塊磚全部搬完?”這樣的問題。
我們的小學老師可能會給我們這樣的一個解題思路:這道題的本質,不是兩個人多長時間後會相遇,而是兩個人花多長時間來完成總路程。
但其實,闆磚也好,路程也好,這往裡頭放水,這往外頭放水…所有數學問題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就像想創意的方式:我拿着一個盤子,盤子上有我要想的答案,一直以來,我都在盤子正面找東西,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盤子底下寫的内容。這就是創意了。
當你看到盤子底下寫的東西,這就叫颠覆。
你一直盯着盤子面找的時候,這就不叫颠覆。
…好,我沒忘,這道題裡還有蒼蠅的事兒呢。
蒼蠅怎麼算?再轉換一下思維——
我們要解決的不是“蒼蠅在小明和小紅之間飛了多少個來回”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用感性的方法來解決就更難了,完全超出形象思維的邊界。
要這樣想:管它蒼蠅飛多少個來回呢?蒼蠅每小時飛的速度是一緻的,隻要知道它飛了多長時間就可以。
所以,求出小明和小紅兩個人多長時間相遇後(答案是4小時),用這個數字乘以蒼蠅飛行的時速。蒼蠅不管飛多少個來回,總路程是一定的,即蒼蠅飛行的距離。這就叫颠覆性的思維方式。
我不知道我這麼講,是不是比用抽象的語言講,更清楚一些。
接下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種思維轉換方式,是如何被運用在閱後即瞎這個短視頻節目裡的。
03、“風格”無法刻意制造
“想創意和解數學題異曲同工”
有一個和“風格”相近的中文詞,叫做“風味”。
如果我們要做一道菜,菜的風味也不是百分之百由我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因為食材本身有自己的味道。所以,我們需要激發、調和風味,使用各種烹饪方式、添加多種調料把它激發出來或者掩蓋掉。
所以風格首先是一個先天的東西。
就像人的風格。我今天站在這兒,就帶有我的個人風格,這個風格90%來自于我爸、我媽,也就是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心路曆程等等,所以我說,大家要考慮我經曆過什麼,才在這兒胡說八道的。
風格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作為内容創作者,要怎麼處理風格?
以自己為例,我以前是做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的,廣告這個東西有風格嗎?幾乎沒有。因為廣告是一個需要隐藏個人風格的行業,大多數的創意總監,不是把廣告當作一個創作行為來看待,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制作行為來看待。
風格是不能隐藏的,隻要你是創作者,就一定會體現創作風格的痕迹。
所以,我不認為有人能通過制造一種風格,成功迎合他想要迎合的人。
趙本山有屬于自己的受衆群體,這不是趙本山經過提前預設的。郭德綱也是一樣,不是特意要走這樣的路線,而是這本身就是他的風格,他在尋找自己與受衆之間的公約數。
所以我認為,做商業化的内容産品時,要想塑造自己的風格,最重要的事就是尋找公約數,而不是迎合别人。也就是說,不要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更不要強迫自己成為别人。這幾乎是做不到的。
如果大家看過閱後即瞎,就會知道我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構、重構電影。
其實市面上做這種解說電影類短視頻節目的非常多,那麼,我們自己的風格是什麼?
我們的風格是,看完我們的短視頻,你會有一種聽故事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是說,我們的段子比别人有意思,我們的梗比别人搞笑,我們的形态比别人高級。坦白講,四分鐘看完電影隻能讓人了解到,有叫這個名字的電影,講的是這樣的題材,大概提的是某個事件,然後記住了其中一些搞笑的段子或吐槽點。并沒有聽故事的感覺。
聽故事的感覺是什麼?
聽故事的感覺就是,也許全程十分鐘都在笑,但是結尾跟随電影主題升華時,自己的眼眶會濕潤一秒。
04、從個人創作到體系化創作
“我充分鼓勵每一個人把自己的風格放進去”
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閱後即瞎最強大的颠覆性,在于我們充分尊重叙事規律和視聽規律。
即便是一個解構電影的短視頻節目,我們也要把它做成讓受衆有欣賞完整故事的感覺,這樣才有帶入感,才能形成用戶黏性和活躍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後即瞎的風格跟我個人的風格有很大關系。因為我是這個節目的第一個撰稿人,當然現在不止我一個撰稿人了。
我覺得作為一個制作人,作為一個創意總監,把持風格是對于我控制力的考驗,對于我能力的考驗。這種考驗不是說我能把一期節目做成什麼樣,也不是說我能把十期節目做成什麼樣,而是我怎樣保證做節目的時候,能把這個節目做成這個樣子。
我充分鼓勵每一個人把自己的風格放進去,在這個前提下不停地有新梗、新點、新玩法,但觀衆并不會感覺這個節目變了味道。這個叫控制力。
從去年十月份左右開始,閱後即瞎就從個人創作變成了集體的體系化創作模式。所以現在,基本上我們每期都是幾個撰稿人一起創作視頻。
這樣的話,所謂的颠覆,所謂的風格就都變成了一個标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擁有合理的把控,閱後即瞎這個節目可以一直更新下去,不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在運作。
同時,體系化創作也意味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納這個公司,除了閱後即瞎這一檔欄目以外,可以不停地産出更優質、更多樣的、更有趣的其他内容領域節目。
目前,我們正在做新節目的策劃會,可能不久之後大家就會看到由我們推出的一系列新節目,它們都會是既具有颠覆性,又有很強風格感的作品。
— END —
【藍鲸渾水】獨家深訪
隻報道最有料的新媒體人
咪蒙深夜發媸姜思達胡辛束
六神磊磊顧爺王左中右
吳曉波李岩範衛鋒
秦朔遲宇宙黃章晉
英國報姐鬼腳七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三表黎貝卡杜紹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聯系微信 渾水小二:hunwater2
為方便各位新媒體總監們交流、合作、吐槽、約酒,藍鲸渾水建立了“新媒體總監群”。
入群方式:掃碼添加渾水小貳為好友,備注所在公司 職位。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自媒體江湖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