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戰國後期招趙國人,他本是趙國宦官令繆賢的門客,通過完璧歸趙、渑池之會後,一躍成為趙國上卿。
廉頗是趙國上卿,多有戰功,威震諸侯。蔺相如卻後來居上,使廉頗很惱火,他想:我乃趙國之大将,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有攻城野戰之大功,你蔺相如不過運用三寸不爛之舌,竟位居我之上,實在令人接受不了。他氣憤地說:“我見相如,必辱之。”從此以後,每逢上朝時,蔺相如為了避免與廉頗争先後,總是稱病不往。
有一次,蔺相如和門客一起出門,老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連忙讓手下人回轉轎子躲避開。門客見狀,對蔺相如說:“我們跟随先生,就是敬仰先生的高風亮節。現在,您與廉頗将軍地位相同,而您見了他卻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就是一般人這樣做也太丢身份了,何況一個身為将相的人呢!連我們跟着先生也覺得丢人。”蔺相如問:“你們嫌我膽小,你們說廉頗将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答道:“當然是秦王厲害。”蔺相如說:“即是秦王厲害,我都敢在朝廷之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們,我連秦王都不怕,卻單單怕廉頗将軍嗎?”蔺相如接着說:“我想強秦不敢發兵攻打趙國,是因為我和廉頗将軍共同輔佐大王。如果我們二人争鬧起來,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頭,把個人的事放在後頭啊!”門客恍然大悟。廉頗聞之,深感内疚,于是負荊請罪,與蔺相如結為“刎頸之交”,演出一幕千古流芳的“将相和”。
事情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是放棄西瓜撿芝麻,還是丢掉芝麻撿西瓜,這既可能涉及自身利益,又可能涉及他人及整體大局的利益。所以,在這種取舍兩難的選擇之間,就應該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盡量采取舍小取大、棄輕取重的處理原則。這樣雖然丢掉了小利,但所換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