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學時代語文的“全文背誦”,被大家吐槽的一定少不了初中課本《出師表》的身影。
即使是像我這樣自以為記性挺不錯的人,也依然被《出師表》難到了,所以在後來的很長時間裡,我對這篇文章的唯一記憶是難理解和難背誦,除此之外再沒有多的情感了
後來很巧的是我聽到了古風歌手安九的歌《出師表》,聽完後在那個炎熱夏天的中午,我難過得掉下眼淚來。
你曾經讀懂了《出師表》嗎?如果你沒懂,下面這首歌用歌詞來幫你重新解讀什麼叫“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烽火亂世 狼煙不止 裂三國咫尺
草廬相知 初明大志 促膝匡漢室
縱驅馳 謀戰事 受任于危急之時
亮今老矣 歸鄉終無日。
——安九《出師表》
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水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隐居隴畝(今湖北省襄陽城西南),藏器待時。
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并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複漢室,此後一直佐劉備。
建安十三年即聯孫權,在赤壁失敗曹操,取得荊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拜為丞相。
《出師表》中曾寫“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那時候三國分裂烽火狼煙四起,實在是戰亂不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在草廬與先帝相知,有着匡扶漢室的共同目标,一同籌謀戰事受任于危機之時,然而二十多年過去,劉備已故,自己也老了,手裡的戰事還沒完,于是歸鄉成了奢望,而丞相到最後也再沒能回鄉。
臣半百之年 惟有一願
北定中原 攘兇除奸 複我漢家天!
臣願長叩于庭殿 請君聽臣細陳願
不問生死誓報先帝待臣恩重十七年
得謀太平在人間 吳魏參拜于殿前
天下歸一 大漢歸劉 百姓晏
——安九《出師表》
公元 226 年,即蜀後主劉禅建興四年,當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孫權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這正是蜀漢進擊中原的良機。
于是諸葛亮毅然決定出征讨伐曹魏。經過一番準備,于建興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軍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
可是後主劉禅庸愚懦弱,胸無大志,近佞遠賢,難以守成。這是諸葛亮最為憂慮的,于是他便在《出師表》中寫:“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侍奉先帝多年,與先帝有着匡複漢室的唯一願望,所以一定要“得謀太平在人間,吳魏參拜于殿前,天下歸一,大漢歸劉,百姓晏。”
臣叩于庭殿 望君成全
北定中原 攘兇除奸 複我漢家天!
一叩陛下聽臣願 伐魏降吳續漢冕
二叩陛下開張聖聽莫信偏言偏見
三叩老臣當去遠 難以謀事于殿前
陛下明思決斷 莫牽懷挂念
——安九《出師表》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了對先帝的懷念,但我想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應該是他對劉後主的囑托,從軍中懲戒到宮中制度,托孤一樣的把所有事情事無巨細的告訴劉禅,他該信任誰、該把哪些事交給誰去做、自己該怎麼做,諸葛亮幾乎是寫了個全。
所以啊,諸葛亮多希望劉禅能聽自己的話重新複興漢室,多希望劉禅能夠不信小人開張聖聽,多希望哪怕自己離開了劉禅也能做個好皇帝。
臣将長懷民生願 他朝歸來春滿園
廊外恍若先帝共臣把盞對弈似當年
得謀太平在人間 吳魏參拜于殿前
天下歸一 大漢歸劉 百姓晏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安九《出師表》
諸葛亮請願北伐,心懷天下民生,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複興漢朝,每當為這個願望努力的時候,就好像回到了和先帝共同作戰的時光。
公元234年,諸葛亮作好充分準備,發動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東吳,約孫權同時發起攻勢,南北策應,使魏國兩面受敵。而魏明帝派司馬懿率領魏軍渡過渭水,也築起營壘防守,和蜀軍對峙
隻可惜諸葛亮實在是太過操勞了,終于在軍營裡病倒,不久後死在了五丈原。
我第一次真正的明白了為什麼語文老師說《出師表》裡面滿含着諸葛亮對先帝和懷念、對後主的不放心以及對天下百姓的大愛,也是第一次意識到隻有當文言文重新被貼合的白話文解讀後,才能被賦予和當年一樣的生命力。
在哔哩哔哩有很多和諸葛亮有關的視頻,視頻裡有一句很令人痛心的話:“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雖然後來漢朝不複,朝代也更叠多年,但丞相的一顆赤子之心永遠在華夏大地上燃燒。
我想,若丞相有知能看到今日盛景,想必也一定會安慰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重新理解《出師表》?不如去聽聽安九的歌《出師表》吧,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