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

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9 08:42:11

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1.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最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病理上是指發生于乳腺小葉内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乳腺纖維腺瘤可發生于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18-25歲的青年女性多見此病發生頻率最高的年齡階段為20-50歲,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葉内的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從而使纖維細胞過度增生而成腫瘤因此纖維腺瘤多見于女青年本病與雌激素有關身為女性,雖塞藥和避孕藥還是可以辦到的孕激素可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不可濫吃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單個或多個,腫塊邊界清,可活動,表面光滑,與周圍無粘連,病程級:慢,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原狀,這是乳腺纖維瘤的主要症狀盡管乳房纖維腺瘤的惡變率隻有0.2%,但仍應警惕纖維瘤如果采取手術切除,術後要常規送病理活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乳腺纖維瘤的早期症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乳腺良性腫瘤有哪些)1

乳腺良性腫瘤嚴重嗎

1.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最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病理上是指發生于乳腺小葉内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乳腺纖維腺瘤可發生于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18-25歲的青年女性多見。此病發生頻率最高的年齡階段為20-50歲,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葉内的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從而使纖維細胞過度增生而成腫瘤。因此纖維腺瘤多見于女青年。本病與雌激素有關。身為女性,雖塞藥和避孕藥還是可以辦到的孕激素可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不可濫吃。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單個或多個,腫塊邊界清,可活動,表面光滑,與周圍無粘連,病程級:慢,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原狀,這是乳腺纖維瘤的主要症狀。盡管乳房纖維腺瘤的惡變率隻有0.2%,但仍應警惕。纖維瘤如果采取手術切除,術後要常規送病理活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乳腺纖維瘤的早期症狀。

乳腺纖維腺瘤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乳房腫塊。而且多數情況下,乳房腫塊是本病的唯一症狀。有部分患者腫塊僅能在乳腺超聲檢查時被發現。乳腺纖維腺瘤的腫塊多為患者無意間發現,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增生病共同存在,此時則可有經前乳房脹痛。腫瘤好發于外上象限,可單發,也可多發。一般呈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等,偶見巨大者,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觸之有滑動感。

一般來講,如果發現患有乳腺纖維腺瘤時,患者年齡較小,僅在20歲左右,尚未結婚,而且腺瘤體積較小,不主張立即手術,建議随訪觀察,如果短期内腫塊生長迅速,就診乳腺專科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當然,如果腺瘤在剛剛發現時就較大,或患者年齡較大已絕經,則發現後建議手術切除。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1、瘤體積生長速度較快,短時間增大大較快的患者。2、B超檢測發現瘤體有豐富的血液供應。3、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4、患者心理負擔較重者。

目前無明顯有效口服藥物,中醫治療乳腺纖維腺瘤首先要進行辨證論治,即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表現,施以不同的處方用藥,從根本上調整患者的髒腑功能,同時給予一些消塊散結的中藥,可能臨床上會取得部分效果。如果服用一段時間中藥後,腺瘤不僅沒有縮小,而且繼續增大,且增長比較迅速,則宜停止中藥治療,而及時予以手術。

患乳腺纖維腺瘤的患者,常因年輕不願意留下瘢痕,加之對本病的發展趨勢缺乏認識,長期采用非手術療法,結果事與願違,非手術治療常常無效,腫瘤照樣存在,并長大。目前手術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對于已婚,但尚未受孕者,宜在計劃懷孕前手術切除,因妊娠和哺乳期體内雌激素明顯升高,纖維腺瘤一般對激素敏感,可使腫瘤生長加速,懷孕後不便于手術治療。

乳腺纖維腺瘤手術切除後,有部分患者會在原手術切口處複發,也有的會在其他區域或對側乳房又新長出一個腫塊,發生這種情況不必緊張,最好到原手術醫師或其他乳腺專科醫師處做檢查,确定是腫瘤複發,還是與原來的纖維腺瘤無關的新問題。如果是複發,不要誤認為是醫生醫術不高或不負責任,沒切幹淨,實際上因纖維腺瘤形态規則,有完整的包膜,一般手術中都會将其完整切除,現在又在原手術部位發現了腺瘤,也是新長出來的,這種情況經常可以看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乳腺纖維腺瘤内在原因依然存在,盡管手術切除了腺瘤,但還可能繼續形成腺瘤。如果經檢查,确系複發,視腫瘤大小再決定是否再次手術,再次手術者,為防止再次複發,可在術後調整體内内分泌狀态,控制其再發。

乳腺纖維腺瘤是良性腫瘤,從組織學上看,腺瘤是由纖維組織和腺上皮兩種成分構成的混合性瘤,一般情況下,乳腺纖維腺瘤很少發生惡變,有很少一部分病例可發生纖維成分的肉瘤變,而極少有發生上皮成分的癌變。所以乳腺纖維腺瘤發生惡變的幾率很低,僅極少數乳腺纖維腺瘤在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的患者中發生。

纖維腺瘤多見于20-25歲青年女性。一般認為與雌激素作用過度活躍有關。雌激素過度刺激可導緻乳腺導管上皮和間質的異常增生。乳腺局部組織對雌激素敏感者易發生本病。還有一類纖維腺瘤稱之為巨大乳腺纖維腺瘤,顧名思義是指很大的纖維腺瘤,直徑超過7cm的纖維腺瘤,是乳腺纖維腺瘤的特殊類型。巨纖維腺瘤仍被視為良性病變,其臨床過程、組織學特征及預後均與一般纖維腺瘤相似,隻是體積大。巨乳腺纖維腺瘤的治療方法也是手術切除。

2.乳腺脂肪瘤

乳房脂肪瘤是由于脂肪細胞增生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脂肪瘤是最常見的一種體表良性腫瘤,它可發生于體表任何部位,多見于肩背部、四肢,發生于乳腺者少見。臨床表現同其他一般體表脂肪瘤。本病好發于中年以上婦女,乳房較豐滿、肥胖,常為無意中發現,無疼痛,無乳頭溢液及其他不适症狀。檢查:腫瘤多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分葉狀,一般3-5cm,大者亦可達10cm以上,質軟,邊界清楚,活動,腫瘤不與皮膚及胸壁粘連。發生于皮下脂肪層者較表淺,發生于腺體内脂肪組織者較深在。腫瘤生長緩慢。關于本病的治療,對較大者或生長較快者可行切除手術,一般切除後不複發。對生長較緩慢、較小的脂肪瘤允許觀察。

3.乳腺錯構瘤

也就是錯誤地長在乳房的組織形成的瘤,它是胚胎發育期乳房發育異常所緻,造成乳腺各成分結構比例紊亂。該病好發于中青年女性。錯構瘤通常有完整的包膜,預後好,術後一般不易複發。

4.乳腺分葉狀腫瘤

乳腺分葉狀腫瘤是纖維上皮性腫瘤,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乳腺分葉狀腫瘤可起始發生或由纖維腺瘤演變而來,分葉狀腫瘤是乳房腫塊中不常見的腫瘤,在女性乳腺腫塊中占0.3~0.5%,發病年齡大多位于 35~55 歲。主要表現為可觸及的無痛性、單發腫塊,偶爾伴有疼痛,腫塊一般較大。根據其組織學特點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3類,其中良性分葉狀腫瘤占大多數。一般治療選擇手術切除,術後要定期複查。

5.乳腺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最常見的好發部位是子宮,乳房内的平滑肌瘤極為少見。 乳房平滑肌瘤按來源可分為:表淺平滑肌瘤,來源于乳房皮膚,特别是乳暈區真皮内的平滑肌瘤。表現為乳暈區有略微隆起的小腫瘤,質堅,邊界清,生長緩慢,無不适。   血管平滑肌瘤,來源于乳腺本身血管壁上的平滑肌。常在乳房較深部位扪及腫塊,較表淺平滑肌瘤為大,生長緩慢,邊界尚清,無不适。 治療一般選擇手術切除。

6.導管内乳頭狀瘤

乳腺導管内乳頭狀瘤是指發生于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其病竈的多少及發生的部位,可将其分為大導管内乳頭狀瘤(單發性)、及中、小導管内乳頭狀瘤(多發性)兩種。前者源于輸乳管的壺腹部内,多為單發,位于乳暈下區,惡變者較少見;後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導管,常為多發,位于乳腺的周邊區,此類較易發生惡變。乳腺導管内乳頭狀瘤可發生于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經産婦較為多見,尤以40-50歲者多發。該瘤的發病率低于乳腺纖維腺瘤。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

臨床表現:乳腺導管内乳頭狀瘤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乳頭溢液,絕大多數患者是以乳頭溢液為主訴前來就診的,而其中僅有20%左右的病例可觸及乳暈部腫塊。本病的乳頭溢液可在擠壓乳腺時而出,但更多者為自發性的。溢液可呈持續性,亦可呈間歇性,有些僅在内衣上留下棕黃色的污迹。多數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數情況下,當腫塊較大而阻塞輸乳管時,可産生疼痛和腫塊,而随着積血積液的排出,腫塊會變小,疼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由于導管内乳頭狀瘤的瘤體很小,所以多數情況下不能扪及,僅有少數患者可在乳頭乳暈處發現腫塊。腫塊呈結節狀或條索狀,質地較軟,輕輕按壓時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樣液體自乳頭溢出。多發性乳頭狀瘤的腫塊則位于乳腺的邊緣區域,邊界不清,質地不均。一般來講,單發的大導管内乳頭狀瘤較易發生溢液;而多發的中小導管内乳頭狀瘤則溢液機會相對少一些。

診斷:1、乳暈附近的腫塊,擠壓時乳頭有血性液體溢出。2、乳管造影可見擴張的導管内有多發的乳頭狀缺損。此項檢查是診斷本病的有效方法。操作要準确:病人仰卧,醫生用左手提起患者乳頭,找準溢液乳孔,用細硬膜外麻醉管之管頭觸及患者乳頭内1-2cm,然後将準備好的碘油或50%-60%碘液注入1-3毫升,使造影劑充分充盈乳管,然後捏緊乳頭根部,病人站立後拍X線片。3、乳頭溢液塗片,做細胞學診斷,陽性率較低。4、本病也可以無乳頭溢液而隻有腫塊,這時可以拍片和做針吸細胞學檢查。乳管内乳頭狀瘤應和導管内乳頭狀癌、導管癌、乳腺導管擴張症和慢性囊性乳腺病相鑒别。

治療

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前如能正确定位,對單發的年輕患者,應行該病變所在導管系統的乳房區段切除術。對年老、不能定位或病變多發而廣泛者,應行單純乳房切除術。如果術中快速冰凍切片證實為癌,則行乳癌根治或改良根治術,術後綜合治療。

7.乳房脂肪壞死

脂肪壞死多見于乳房較大或乳房下垂、體型肥胖、皮下脂肪豐厚、3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另外由于乳房皮下脂肪較豐富且位于胸部前面,也易于受到外傷。本病并不多見,約占同期乳房腫塊發病率14.7%,約占同期乳腺癌發病率的25%。本病以30歲以上乳房較大的女性多見,病變多累及單側乳房。雖然認為本病與外傷有關,但半數以上病例無明顯外傷史,根據病因可将乳腺脂肪壞死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絕大多數原發性乳房脂肪壞死,它是外傷後引起的無菌性脂肪壞死性炎症,多為乳腺的鈍器傷所緻,盡管有些患者無明顯外傷史,但一些輕微的鈍器傷如桌邊、台角的撞擊等也可使乳腺中的脂肪組織直接受到擠壓而壞死。此外還可見繼發性乳腺脂肪壞死,如乳腺導管擴張症時内容物經管壁滲入到乳腺間質内,乳腺的化膿性感染,乳腺外科手術,腫瘤出血壞死等,均可引發乳腺脂肪壞死。

臨床表現:乳腺脂肪壞死的近半數患者有鈍器外傷史,表現為局部腫塊,大小不等,約1-6cm,多位于乳暈或其附近,少數可發生于乳腺任何部位。最初表現為病變外黃色或棕黃色的瘀斑,少數患者可出現暗紅或紫褐色斑,瘀斑直徑約為2-8cm,随着病變的發展,局部出現腫塊,此腫塊位置多較表淺,界限不太清楚、質地堅硬、有壓痛,與周圍組織有輕度粘連。後期由于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腫塊纖維樣變,使其邊界較清楚。約有半數患者乳房表面的皮膚與腫物粘連而凹陷,少數患者可見乳頭内陷及偏斜的改變,應注意與乳腺癌相鑒别。本病很少與深部組織粘連,更不會出現皮膚水腫及橘皮樣變。少數患者由于炎症的刺激可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個别患者很像乳腺膿腫,可觸及波動感,無外傷史及皮膚瘀斑等乳腺脂肪壞死的典型表現,隻表現出乳房腫塊、壓痛、皮膚潮紅、發燒等炎性表現,行切開引流後可見淺表的囊腫,内容物為液化的脂肪或陳舊血性液體,或帶臭味黃色粘稠的壞死物。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見的一類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一般乳腺病都會有乳房包塊的症狀,但是,并不是所有摸起來像包塊的感覺都意味着患得了乳腺疾病。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輕未婚女子,乳腺的腺體和結締組織有厚薄不均的現象,摸起來有疙疙瘩瘩或有顆粒狀的感覺,這可能是正常的,用不着憂心忡忡。如果是新長出的包塊就需特别注意,因為青春發育期後出現乳房腫塊,很可能是乳腺疾病所緻。因此,學會乳房的自我檢查,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小貼士:乳腺良性腫瘤能治好嗎?

  乳腺纖維瘤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産生一般認為與雌激素刺激有關。好發于18-35歲婦女,尤以20-25歲女性最為常見。一般無明顯症狀,少數病人局部有刺痛感,但與月經無關。目前,醫學界認為乳腺纖維腺瘤最佳治療方式仍是手術,藥物治療是沒有明顯效果。

  乳腺纖維腺瘤雖是良性腫瘤,仍有肉瘤變風險,如果短期内腫塊迅速增大或腫塊較大的已婚哺乳後患者,應積極手術治療。另外,妊娠會引起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刺激腫瘤迅速生長,專家建議應在孕前完成手術。

  纖維瘤完全切除後不再複發,但在乳腺其他部位仍可發生。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但因部分患者害怕手術,或是不想手術。關于乳腺纖維瘤不手術行嗎的問題,很是受關注。專家指出,乳腺纖維瘤是否手術的問題,得根據自己的病情決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