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習】太常引,詞牌名,調入仙呂宮,又名《太清引》。又因韓淲詞有“小春時候臘前梅”句,故又名《臘前梅》。《欽定詞譜》僅錄兩體,所不同處唯前段第二句,或五字(全詞49字),或六字(全詞50字)。正體為雙調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間用長短句,無對仗要求。下阕開始兩個四字句,有對仗者,亦有不對仗者。下阕第三、第四句為兩個五字句,因中間有句号分割(古人應為句義分割)亦可不對仗。上下片最後的七字句均為上三下四。上三為豆,不能斷了語義,最後四字,平仄不可變。此調适于輕悠内容,亦可适于婉約、淡淡的幽怨。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清】納蘭性德
晚來風起撼花鈴。
人在碧山亭。
愁裡不堪聽。
那更雜、泉聲雨聲。
無憑蹤迹,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
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
【注釋】
1.太常引:詞牌名,又名《太清引》《臘前梅》,雙調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2.花鈴:即護花鈴。
3.無憑蹤迹:蹤迹全無,難于尋覓。無憑:無所憑據,即無法尋找。
【譯文】
晚問風來,吹響了護花鈴,碧山亭裡正滿懷愁緒的人聽不得這般鈴聲,而泉聲雨聲也交織而來,更讓人無法承受。
你行蹤不定,音訊全無,我百無聊賴,愁緒無法向關心自己的人訴說。連夢夠也總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夢早早催醒呢。
【賞析】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上片用風吹護花鈴聲,泉聲雨聲的“不堪聽”去襯托,表達了了詞人内心的孤寂。下片則徑自寫懷,結處說加倍地寫出詞人的無聊。全詞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将詞人内心的寂寞之情表達地淋漓盡緻。
【作者】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多随駕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農曆五月,納蘭性德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學寫詩詞】
《太常引·丁香花》/庚子年四月廿二
玲珑滿目是丁香,樹冠換新妝。
初夏送清芳。細觀賞、蜂蝶久徜。
高花素雅,纖塵不染,似雪亦如霜。
賦炫麗風光。筆墨舞、詞題妙章。
(詞林正韻)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