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13 22:28:10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1

文章分析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内容的七絕。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别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背景介紹

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題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見是寄友人杜元穎的。原詩詩題下注雲:“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并非獨吟。

學習目标

(一)會寫2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體會三首古詩中各自體現的傳統習俗文化及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能根據詩中的典故,聯系相關傳統文化知識理解古詩表達的情感。

(五)體會古詩委婉、間接抒情的特點。

同步練習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2

字詞積累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3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4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5

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

知識鍊接

中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作者介紹

王建:唐代詩人,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代表作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6

結構梳理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7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8

部編版六年級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五夜望月學習内容全解)9

句子分析

1.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詩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上的鴉雀停止了活動,進入了夢鄉。夜已經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樹栖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态,精煉而含蓄。詩人寫中庭月色,隻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栖鴉”這三個字,應該是作者聽到的,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栖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 緊承上句,借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這句詩因桂香襲人而發,它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冷”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寫出的是月夜的冷清,還表現了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詩人選取“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詩中寫桂花是因為桂花是中秋時節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曆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盛開。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

這兩句詩描繪了十五的月夜明朗素潔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氣氛,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畫,表現了詩人在異鄉孤寂、怅然的心情。為下文抒發秋思之情起到了鋪墊作用。

古人以為霜露之類似雨雪都從天而降,因而詩人探桂時奇怪冰涼的露水把花枝沁得這麼濕卻沒聽到一點聲音。如此落筆,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了夜之深和靜,似乎桂香與寒氣襲人而來了,帶給人以美的聯想。

2.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意: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因此中秋之夜人們都會望月寄情。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懷遠,卻偏偏問“秋思落誰家”,言外之意是“在衆多的望月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詩人将望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人盡望”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争相賞月的情景。“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随着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範圍。這兩句采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詩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問句表達作者的相思,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達了作者思念故鄉之情。

中心思想

《十五夜望月》描繪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

内容梳理

1.對比讀一讀,體會“落”字用法的精妙之處。

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秋思在誰家。/不知秋思到誰家。

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随着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绌,平淡寡味。

2.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借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了作者的離别之情、思聚之念。

(九)積累拓展

1.“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思念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你還知道哪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村居》寫了春季放風筝的習俗;《元日》則寫了春節飲屠蘇酒,插桃符的習俗……

練習提高

抓住景物的特點理清古詩所寫的時間

方法:《寒食》抓住“飛花”“禦柳斜”交代了時間。《十五夜望月》則抓住“地白”“樹栖鴉”“冷露”“濕桂花”交代了中秋夜這個特定的日子。

運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綠絲縧”交代了時間是春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枝紅杏”說明是春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荷”說明是初夏季節。

閱讀擴展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帏。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