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三大平原,為什麼卻足面積最小的長江中下遊平原發展最好呢?這個與位置、氣候有很大的關系,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國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三個比較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最大,華北平原次之,長江中下遊平原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但是自改革開放至今,三大平原的經濟發展卻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東北平原由當初的老大,到現在的沒落,隻用了二十年時間。長江流域則厚積薄發,發展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他們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工業調整、經濟大環境是分不開的。
1、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總面積大約35萬平方公裡,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合而成。代表河流是松花江、嫩江、遼河,代表城市沈陽、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
東北平原的優勢是,面積廣闊、土質肥沃,易于發展規模化農業和工業。礦産資源豐富,易開發。
但是他們的劣勢也很明顯,地廣人稀,發展第二、三産業的人口不足;地理位置明顯不如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冬季氣候寒冷,且時間長,不利于開展生産,難以吸引到全國的勞動力資源。
2、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總面積大概31萬平方公裡,主要由海河平原和黃淮平原組成,由黃河、淮河、海河共同沖積而去。
華北平原地理位置優越、平原廣闊,城鎮衆多,工農業發達。毗鄰勃海、黃海,海陸空交通發達。
華北平原分布有我國首都北京,還有天津、唐山、石家莊、保定、濟南、徐州、鄭州、開封等衆多工業城市,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華北平原唯一的短闆,是比較缺水,尤其是北部的京津冀城市群。
3、長江中下遊平原
長江中下遊平原總面積大約18萬平方公裡,由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組成。
長江是我國的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水量豐富、支流衆多,通航能力大,沿江有衆多港口。主要支流有漢江、湘江、贛江、烏江、嘉陵江、岷江,流域面積廣闊。
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勢低平,水網密布。農業、漁業發達,被稱為我國的"魚米之鄉"。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代表城市,有我國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上海,還有蘇州、杭州、常州、南通、鎮江、無錫、合肥、南昌、長沙、武漢等衆多發達城市。
長江中下遊平原因為具備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所以成為了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江蘇、浙江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也成為了我國的經濟中心。
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