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秋節有玩什麼遊戲的習俗?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等,是流行于我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時,已成為與元旦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那麼,盛行千年的中秋節有哪些民俗活動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京中秋節有玩什麼遊戲的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等,是流行于我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時,已成為與元旦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那麼,盛行千年的中秋節有哪些民俗活動呢?
頭等大事,當然是賞月:賞月來源于古人的祭月活動,後來演變為民間習俗。而中秋節賞月活動,大約開始于魏晉時,不過沒成習俗。及至唐代,中秋賞月開始盛行,宋朝時正式确定為中秋節。與唐朝不同,宋朝人賞月常常感物傷懷,且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态,透出傷感之情。當然,宋朝人過中秋節也有快樂的時候,《東京夢華錄》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争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這說明,宋朝的中秋夜還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遊人如織,歌飄千裡。
中秋第二大事,當然是吃月餅:據《洛中記聞》說,唐朝僖宗曾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好極了,特安排禦膳房做月餅賜給新科進士們吃。這應該是最早關于月餅的記載。宋朝,月餅有“金花”、“芙蓉”、“荷葉”等稱呼,制作方法更精緻。蘇轼有詩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美香甜,讀詩就能聞到。
中秋第三大事:祭月。古有“秋暮夕月”之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在月下,設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外的,在家的,都要算在一起,不多不少。
中秋第四大事:燃燈。中秋燈内燃燭,用繩子系于竹竿,懸于瓦檐或露台,也可用小燈砌成各種形狀,挂于高處,稱“豎中秋”或“樹中秋”。有錢人家懸的燈,有的高達數丈,家人齊聚燈下,飲酒作樂。尋常百姓家也要豎一旗杆,挂幾個燈籠,自得其樂。
中秋第五大事:觀潮。古代,江浙一帶的人們在中秋除了賞月,還有觀潮習俗。中秋觀潮由來已久,漢代枚乘《七發賦》就有詳盡記載。漢以後,中秋觀潮更盛。蘇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詩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中秋第六大事:玩兔兒爺。就是孩子們玩耍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兔子嘴,其他與無異。現在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僅作為民俗文物在博物館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店裡出售。
中秋第七大事: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着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或泛舟,或登樓。在南京,望月樓、玩月橋,清朝,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走月”勝地;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特殊祈盼:凡未生子的已婚婦女,中秋遊夫子廟,随後再走過一座橋,據說可有“夢熊之喜”,即可懷孕生子。
中秋第八大事:吃螺、鴨: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可見此說法言之有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内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别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西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銷路很好。
中秋第九大事:飲桂花酒。中秋之夜,人們賞月,耳聞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酒,也成了節日享受。桂花不但可供觀賞,還能食用。屈原的《九歌》說:“援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清人潘榮陛的《帝京歲時記勝》也說,“時品”飲“桂花東酒”。
中秋第十大事:偷蔥偷菜。據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園中的蔥或其他蔬菜,她将來就能遇到如意郎君。台灣俗語說:“偷着蔥,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每到中秋節,青年男女都溜到别人家菜園子,東抓西摘,與後來的人們在互聯網“開心農場”裡偷菜,一樣開心。不過,這種偷盜行為不入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