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博大精深
我們現在熟悉的簡體字
已經從很大程度上簡化了
以方便傳播和使用
但中國文字的美
要從源頭學起
今天我們就通過甲骨文了解一些
你熟悉的中國字
“恒”字該如何解析?
恒這個字:“恒”的甲骨文字形中,中間是“月”,上下的橫線代表月亮永遠在一定範圍内運行,表達的是永恒的意思。金文的字形中加了一個“心”字,表示生命。
“恒”字的本義是“長久不變”,後來引申為“經常、常常”,如《晉書·袁甫傳》中所載:“陰積成雨,雨久成水,故其城恒澇也。”“恒”還有“恒心”的意思,如“持之以恒”。
“靜”字和中國傳統畫作之間有什麼聯系?
關于靜字和中國傳統畫作之間的聯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在這裡隻能做簡單解析。“靜”是中國美學史上重要範疇,傳統畫家都極為重視。所以,需要系統地闡述這一理論範疇。
先說說關于“靜”這個字本身的問題:像影響“靜”生成、發展的儒釋道相融合的哲學背景,即“靜”的哲學基礎是以老莊道家為主的人生觀、宇宙觀,尤其是其中的虛靜觀,同時兼容儒釋二家的思想。
其次,從靜的心态和觀察方法,靜能生慧,靜對心性的修煉等幾個方面較詳盡地論述“靜”對審美觀察的影響。再次,通過靜對客觀事物内在精神實質進行把握,繪畫技法和畫家内在的精神修養等方面,論述了“靜”對畫面意境的作用,及曆來優秀畫家對“靜”的追求。
都要進行詳細的講解。審視靜的理論對畫壇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積極作用,在喧鬧嘈雜的現代生活中,隻有保持自然恬淡、獨處寂寞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對藝術、人生追求,才能學到筆墨的真谛,發現新的視點,創作出靜境獨得作品,豐富和發展傳統繪畫。
初學者學習中國文字,有哪些書籍推薦?
文字學推薦李學勤先生的《古文字初階》和林沄先生的《古文字學簡論》,《說文解字》也是必不可少的,推薦結合黃天樹先生的《說文解字通論》來看更好理解。
而後可以看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黃德寬先生的《古文字學》等。另外,高明先生的《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唐蘭先生的《中國文字學》以及陳夢家先生的《中國文字學》也很推薦。當然還有一些訓诂學、音韻學方面的書籍,在入門之後再進行學習即可。
“旦、安、反”字該如何解析?
“旦”的甲骨文字形中,上面是“日”,下面表示地面或者水面,表示太陽剛剛升起但還沒有離開地面。金文表示高山日出,黑影表示太陽帶來的一團強烈的光。小篆“日”下變成了一條橫線,這條橫線指示地平線,其字義并未發生變化。“旦”字的本義是“天亮、早晨”,與“暮”相對。早晨是一天的開始,由此引申為“每年的開始”,如“元旦”;因為太陽每天按時出山,由此引申為“誠信、态度誠懇”,如“信誓旦旦”。
“安”的甲骨文字形中,外面是一座房屋,屋子裡面有一位面朝右的少女,将房門關上,不會遇到危險,表示很安全。由此可見,“安”是個會意字。金文的字形跟甲骨文相似。
“安”字的本義是“平安”。“安”可以引申為“裝設”,如“安置”“安家立業”。“安”也可以用作疑問詞,表示“哪裡”“怎麼”,如“安能如此”。“安”還可以用作動詞,意思是“使安定”,如“安身立命”“安邦定國”等。現在,“安全”的重要性日益重要,隻有安全了,才能使寶貴的生命不受到傷害,使生活充滿歡樂,更加美好。
“反”的甲骨文字形,左邊是“廠”,右邊是人手,整合在一起表示一隻手正在向懸崖邊攀登、靠近。“反”字的本義是“攀”,後引申為“相反”與“正”相對。“反”也有“造反、反叛”的意思,如“反抗”“反叛”。
“反”字又可以引申為“返回”,用作此意時,後來均寫為“返”。現在,其常用作“相對、違背”之義,如“反面”“相反”。
“萬”、“物”、“空”字該如何解析?
“萬”字的本義是蠍子,《說文》中說:“萬,蟲也”。在甲骨文中,該字是一個形聲字。其字形十分形象地展現出了一隻蠍子的外形,蠍子的鉗、身體、尾巴無一不缺。
在“萬”字的演化過程中,曾出現了“蠆”、“虿”,因為上面有一個“萬”字,所以該字用來表示數詞,表示數量很多。到了漢朝,簡化字“萬”字開始出現,在表示數字上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物”,形聲字。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牛”為形旁,“勿”為聲旁。甲骨文有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兩種構型。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左半部分或下半部是頭“牛”,右半部或上半部是聲旁“勿”字,王國維、商承祚認為“物”的本義是指“雜色的牛(毛色不純)”。後來也有人認為“物”是個“會意字”,左邊是個“牛”,右邊是帶有血點的“刀”,是會意“屠牛”的意思,與“刎”字的含義相當。
“空”根據現存的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甲骨文中未見“空”字。“空”字形最早見于戰國。小篆“空”承襲了戰國金文、竹簡中的寫法。從“空”在不同時代不同書寫材料中的字形來看,空的寫法比較固定,都是由義符“穴”與聲符“工”兩個部件構成,尚未發現有異體字形。楚簡中偶爾有假借“工”字來表示“空”的情況。
“空”字是形聲字,上半部分的“穴”是形旁,指示字義。“穴”是洞窟、洞穴的意思,最初表示像窯洞一類的土室;下面的“工”是聲旁,表示讀音。許慎《說文解字》對“空”的解釋是“竅也”。竅是窟窿,穴是地洞,意義相近。從“空”的字形看,可以這樣解釋:當一個洞穴挖成後就是“空”。可見洞是“空”的本義。
“空”的意思由空洞擴大為指天上,如天空、高空、晴空萬裡,體現了天空摸不到、抓不住的虛無特點。也指天和地之間的空間。如空、空際。凡是在空中活動的都可以加上一個“空”字。如空運、空投等。
“空”由具體的空間又擴展為指沒有東西,凡是空無所有的意思也都可以加上“空”字。如空手、空心等。還可以用作使它空的意思。“空”進一步引申為抽象意義的空,就是沒有内容、沒有效果的意思。如空想、空談。
“神”“仙”字該如何解析?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來看,人類在其生活的現實世界之外,還創造了一個複雜深刻的幻想世界。那個幻想世界與現實世界密切相關,是現實心理需求的反映,我們今天要讨論的“神”與“鬼”,就是那個幻想世界中的重要成員。鬼神崇拜自古至今都一直存在,而神與鬼的本質不同,可以用古人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天神曰神,人神曰鬼”。
《說文》:“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在許慎看來,“神”是一個會意字,其意義由“示”和“申”組合而成。“示”字小篆作不,《說文》:“示,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從‘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這裡對字形的解說未必符合其最初面目:甲骨文中的“示”字,研究者普遍認為是象形字,表示祭祀時所使用的神主、木表之類的道具。不過,用“示”做偏旁的字往往跟天地神明、宗教祭祀有關,是沒有問題的。
“神”以“示”做部首容易理解,但為何從“申”就不那麼好說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就不同意許慎的觀點,認為“神”隻是個以“申”為聲符的形聲字,這或許更加簡明合理而容易被人接受。後來,古文字材料的豐富可以讓人們做出新的解釋:
“神”字的金文有單寫作“申”形的,而“申”是個象形字,象雷電之形,人們在其上添加“雨”旁,寫作“電”,就專表雷電的“電”。人類早期對自然現象懷有敬畏,認為天地萬物都有主宰的神明。雷電這種劇烈的天象更體現出上天的威力,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于是人們可能就在“申”字上添加了“示”旁,造出“神”字,表示天上的神明。
回到許慎,許慎認為“申”字表義,是有他的道理的。許慎把“申”字解釋為引申,即“引出萬物”,按照許慎的意思,這個“神”的所指就相當于造物主了。人類有了抽象思維後,對世界的起源抱有濃厚的好奇心,這也是與存在感密切相關的心理需求。了解我們自身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是從哪裡來的,才會對現狀及未來感到真實和有希望吧。世界各民族往往都有創世神話,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聖經》中的七天了,而我們熟知的中國創世神話,就是盤古開天辟地了。
中國的開辟神是盤古,他跟西方的上帝的區别,在于隻開辟而不主宰。盤古開天辟地後,自己就死了,但死了的盤古并未消失,他的身體化作萬物,又發揮了創造之功,有了永恒的價值。古人最有文學性的記載是:“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繹史》卷一引《五運曆年紀》)真是氣勢磅礴啊!與上帝相比,盤古顯得更加偉大和無私,這樣的幻想也符合古人的思維,即天人合一。
神可造物,故凡天地萬物都可有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風有風神,雷有雷神。古時還有人将天地兩分,“天神曰神,地神曰祇”。不過這個分類并不大常用,一般都不論天地,隻統稱為“神”,或“神祇”。神可造物,于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發明者也成了從天而降、不同于凡人的神,比如發明火的燧人氏、嘗百草的神農氏、造字的倉颉,等等。有了各種不平庸的神,人們的生活才有秩序,才有進步,才有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