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緣由
簡單說下入手原因:拍娃。雖然小時候摸過膠片相機,還跟老爸一起去過暗室用藥水泡洗自己拍的黑白照片,然而長大後沉迷于花花世界其他各種愛好中去了。有娃後,卻突然有沖動買相機,也是1/1.4ccd的佳能老 G10 不再滿足我拍娃的需求,外加手機天天内存告急,于是2016年年底稍微了解研究了下拍娃的相機。
看了一大圈,包括搜的亂七八糟論壇的帖子,眼花缭亂,各種機型參數,外加各種鏡頭,真記不太過來,但摸索出了非常适用于我的拍娃相機選購的思路:1.要便攜,願意帶出門 2.對焦要好 3.有可玩性
一開始準備買m43的,英亞看上一款奧巴的準備下單,無奈朋友回國早正好趕不及幫我帶,再看看國内貴太多的價格實在下不了手,轉而入了索尼的a6000套機。其實本來想要不買個a7m2,無奈春節回老家的來回機票外加準備的紅包已經一個a7r2機身出去了,看看錢包,最後還是決定入a6000套機,以後再入個适馬30 1.4,一共6000的預算封頂就夠用了。沒選fuji是當年還沒有xt20,另外想用大法順便還能練好ps(當初想多了)......當然也不用太迷信fuji的直出,主要還是太貴。大法的直出大部分時間我也可以接受(因為完全不想ps啊),記錄生活貴在真實,至少我是這麼安慰自己的。
機器操作使用心得
關于大法的常用設置,其實很多也是從zdm上的 胡渣紮紮紮你哈 的原創上學到的,當然設置着設置着,就發現原來a6000這個功能沒有,那個功能不全,當然收獲最大的自然就是常用的 白平衡偏移 B1M1 和 創意風格 的設置,我自己喜歡 vivid 0 1 1,有了這2個設置,基本PS就是剪裁一下和改個圖片大小,偶爾拉一下曲線。當然不後期主要也是因為我真不怎麼會,以前覺得可以學一學,後來發現更願意花時間去學學或多想想要怎麼拍。
當然有了這些設置也拍不出 胡渣 一樣的照片,畢竟人家是專業的。使用a6000近1年的時間,雖然談不上精通,還是有不少感想一吐為快,并附上jpg直出照片以供解毒。
1. 用好A檔(老生常談)
起先我用m檔比較多,畢竟所見即所得,随便調,效果evf或顯示屏裡都有。然而,被老婆大人嫌棄了!本人喜歡欠曝一點的感覺卻一再被吐槽怎麼拍這麼暗,還得手機snapseed調亮,于是我最終也轉入a檔門下。
a檔就是調節光圈讓相機自動判斷快門速度和iso,由于a6000并沒有最低快門速度選項,用a檔你會發現快門經常隻有60,80。這點速度拍娃肯定不合适的,光線不好的時候,a檔也需要手動調iso,拉高感光度來獲取足夠快的快門速度,保證照片不糊。
2. 學用M檔
正如之前所說,微單對于新手學習m檔真是太太太友善了。老一輩玩單反隻有一次又一次的拍完回放才能看到不同參數拍出的不同效果,微單很輕松随意的就幫你做到了。所以如果你有微單,不去學學m檔,真的是很浪費。尤其是開箱曬物,有閃光燈的可以順便一起把玩,美滋滋。
3. 快捷鍵設置與熟悉fn鍵
因為沒怎麼用過單反,也沒什麼習慣不習慣的問題,索尼的菜單界面用用也就熟悉了。就好比用慣了ios的全鍵盤突然換成安卓的九宮格輸入法,就打不出字了?多大點事!a6000的自定義鍵畢竟少,也就c1和c2。c2位置在屏幕右下方,拍照時并不适合操作,我設置成切換照片格式。因為不怎麼會ps,所以也不怎麼需要raw,平時都jpg直出就好,當然偶爾有些場景想留個raw的素材練練ps,就按c2切換成jpg raw的格式。c1留給了對焦模式,c1的位置很适合拍攝時候操作,雖然索尼的菜單模式很多人吐槽手動對焦的調用很難用,c1這個設定能一定程度緩解,隻是需要多按幾下。索尼最難用的模式菜單,應該就是那些需要通過menu調出再一頁一頁翻才能找的到的選項,所以c2的自定義非常寶貴,因為照片格式切換就屬于這一類。
頂部的波輪我用來調光圈,光圈控制獨立出來,快門和iso用背後圓盤控制撥輪,熟練之後速度一點也不慢。
4. 曝光模式
一般都用多重,機器自己控制的比較好,也不用太過操心。點曝光,晚上用用也不錯,可以把想拍亮的物體正常曝光,或者用來拍拍剪影,也是極好的。朋友圈曬圖,唯有套路得人心。
其他心得
1. 鏡頭選擇、 大光圈
索尼a6000,配鏡頭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一不小心鏡頭就比機身還要貴不少。既然都買a6000而不是a6300或a6500,總覺得買個比機身還貴的鏡頭真對不起那鏡頭。套頭本身素質一般,但勝在價格便宜,16mm焦段等效24mm,光線不錯的情況下拍拍建築風景還是可以用的。當然自從後來換了sima 30 1.4 以後,套頭很少用,上一次用還是去動物園,等效45mm定焦拍動物會很讓人蛋疼。
另外要說的就是 适馬 30 1.4,這個鏡頭了。之前在原廠 E50 和 sima 30 1.4 中間做選擇,沒選 E50 的原因就是怕焦段在室内耍不開。拍小娃,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室内的。另外拍人麼,妹子都愛無腦虛。有大光圈了,就開大光圈怼吧。大光圈的效果還是立竿見影的,可以很好的過濾掉家裡雜亂的背景,同時突出人物。另外就是一看就是相機拍的,自從用了 sima 的鏡頭,老婆大人也學會了相機傳圖片給手機這項技能。
當然适馬這鏡頭,也很銳,最大的不爽就是畸變有點嚴重,拍人文都ok,不是很在意,但拍建築我覺得還是會很尴尬。當然有人說後期可以調呀,連娃的照片都不想調的我,讓我去調個破建築的照片,are u xx kidding me?
2. 索尼黃
這應該是大家對于sony直出吐槽最多的地方了,也算是一種共識了。室外光線好的時候,依靠b1m1的白平衡偏移和 0.3/0.7的曝光補償,會讓皮膚顯得更白一點。差不多能看也就行了,大老爺們拍照片别弄得跟妹子自拍一樣,連自己都騙。但是一到室内,稍微有點黃光,就傻眼了。這索尼黃,整個人一下就不好了。前段時間随便亂試發現了個濾鏡(還有很多其他默認濾鏡,随便試試看看效果呗),不會修圖的我用了後,哎呦不錯哦。
步驟:PS -> 圖像 -> 調整 -> 照片濾鏡 -> 冷卻濾鏡LBB
3. 配件選購
三腳架:人文掃街,日常拍娃,腳架并沒啥用,最多用來拍個合照。但如果想夜景來個長曝,或者絲般順滑的水流,還是必備的。雖然sony有app可以合成,但畢竟腳架可玩性更高,室内開箱燈光一般也可以上腳架,0.5s快門速度不用擔心端不穩。
4. 想拍什麼,如何取舍
a6000作為大法的a6xx系列低端半幅機型,對焦速度,半幅畫質應該是它最大的特點。配上是sima 30 1.4,不論體積畫質還是光圈選擇都很和諧,當然隻有等效45mm定焦。拿來拍娃,掃街,日常家用完全足夠。當然日常遊玩會發現定焦構圖全靠走,當然還有很多走不到的那就算了吧。不方便麼?是有點。但這重要麼?也并不重要。想拍什麼,能拍什麼,能拍好麼?決定了最後照片的質量。簡而言之,用好手頭的設備,拍能拍到的,能不能拍好,就看造化了。
結束語
當初入手a6000其實也是有點小心思的,畢竟這機身配得上的鏡頭不多,杜絕了再跳鏡頭坑的慘劇。主拍娃、掃街和記錄生活,也基本跟家庭集體活動保持一緻。喜歡拍妹子、風景的還是上全幅吧。
近1年的拍娃心得:套路得人心。想學套路也隻能多學,多看,多拍。
a6000家庭用用還是夠用的,但并不一定好上手。配上适馬30 1.4、閃光燈、腳架後其實可玩性還是很高很高的,我覺得這套裝備再玩個2-3年還是夠用的,同時更是一個能不停地激勵你去學習後期的小動力。最後,挑些自認為還能看的jpg直出樣片走起,貴在真實
(老婆大人不讓放正臉圖,說了主拍娃、卻都發掃街圖,我也很無奈啊)。
<完,謝謝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