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調歌頭中秋注音

水調歌頭中秋注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7:10:32

水調歌頭·中秋

蘇轼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娟。

這首詞是蘇東坡在山東密州做官的時候寫的。詞前有個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個序告訴我們,“丙辰中秋”這一夜,他賞月賞得很高興;他又喜歡酒,以緻“歡飲達旦”,直到天明,喝得“大醉”,因而寫下了這首詞。所以一起頭就乘着酒興,對月抒懷——向月亮發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把酒的“把”,是個動詞,是手裡拿着的意思。蘇東坡這時是手裡端着酒杯,一邊飲酒,一邊問月。

第一個問題“明月幾時有”,和下面第二個問題“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連貫的,不過因為要照詞調來安排,“把酒問青天”這話必須擺在第二句,因此就把這兩個問句隔開了。“明月幾時有”,并不是問月亮到幾時才有;而是問,明月從多麼遠古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然,蘇東坡也并不是真要計算從月亮産生以來的宇宙年代,而是在抒發一種感想。在這裡,我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一首題目叫作《把酒問月》的詩,開頭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和蘇東坡的這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情,也可以說東坡的這兩句是從李白那裡脫胎來的。李白的詩随後又說:“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那意思就是說,幾乎是自有明月以來,——實際上是:自有人類以來,人們就會見月生情,而從古至今,每逢這樣的佳節,也就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在明月之下,當歌對酒了。我今天是在此時此地賞月,而往以前看,古人不見,明月長存;往以後看,将來的人,也正和我一樣,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太白和東坡,在才華、氣質、性情、遭際上,都有類似的地方,因此他們在對月當杯之時,就容易發生大略相同的感想。

水調歌頭中秋注音(水調歌頭-中秋淺講)1

水調歌頭中秋注音(水調歌頭-中秋淺講)2

水調歌頭中秋注音(水調歌頭-中秋淺講)3

看見明月,極其自然地就會想到月中的廣寒宮殿、玉兔嫦娥這些美麗的神話,李白當日已是如此,東坡也毫不例外。但是東坡的肚子裡滿裝着故事,比李太白的想象似乎更為豐富些。他想到了月宮裡的嫦娥仙子。這嫦娥,不知可是真的?能不能會到?忽而又想起另外一樁神妙的傳奇來。那是唐代小說《周秦行紀》裡的情節,小說裡托名牛僧儒有一次偶然走到一個地方,因請求借宿一宵,卻無意中會到了古什的許多美人,如王嫱、綠珠、楊貴妃等等都在。美人們都作了詩,而且要牛僧儒也作一篇,于是他寫道:“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怅事,——不知今夕何年?”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東坡詩裡那句“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的來曆了。牛僧孺的詩,本來是運用《詩經》裡面“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的詞句,那意思并不是說忘記了日曆,所以不知道今兒晚上是哪一天,而是表達了作者的極為驚喜的感情的話,猶如說:今兒個不知是什麼好日子,有了這般幸運的遭遇!我們必須了解這些聯系,才可以懂得蘇東坡的那句詞的真意思。他的本意是說:今天晚上,在月府宮阙那裡,不知是個什麼美好的日子,以緻使得人間都成為這樣一個美景良辰,得以有這樣的賞心樂事!

正因為如此,東坡才接着說,是否可以象“香風引到大羅天”一樣,我也要“乘風歸去”,到月府裡去看一下呢,那裡真不知有多麼美麗多麼有趣啊!可是他忽然又猶豫起來:到月宮去,那太高了。我在地上賞月,到夜深還有些寒意如果到達月宮,那不知更有多麼寒冷呢!所以還是别去,在地上歡樂歡樂吧。“勝”,應當念平聲,“不勝”,就是禁不住的意思。月亮裡有“瓊樓金阙”,也是出于唐代小說《酉陽雜俎》裡,東坡換上一個“玉”字,便更能表現月亮的那光明皎潔的境界。

但是,蘇東坡并不“甘心”,他又進而大膽地想象。從唐代以來,人們總是傳說,在月宮裡大桂花樹下,有許多素娥仙女,穿着髙衣,跨着白鳳,翩翩而舞。他想:你們在那種美妙的仙境裡起舞,和我們人間的這些凡人,因賞月光而歌舞,兩下裡比一比,不知道究竟有怎麼樣的分别?——這就是這首詞上半首最後兩句的意思。應當注意的是:古代用“何似”這個詞語,一般都是把兩件事物拿來對比的意思,而不要理解為“哪裡象”的意義。天上“何似”人間,就是說若論天上,倒不知比起人間來又是如何?并不是“天上哪裡象人間”這種簡單的話語。有人以為蘇東坡在這裡是鄙棄天上、贊美人間,我認為無論從當時的詞語上講,從東坡的思想上講,都是不太恰合的。

詞的下半首,開頭兩句:“轉朱閣,低绮戶,”便換了一副筆墨,變為深婉細緻了。“轉”,古時凡寫光陰的暗暗地、緩緩地、令人不易察覺地移動前進,都用這個“轉”字,例如寫“更漏”,寫“樹影”,都說“轉”。這裡用了個“轉”字,的确寫出了賞月之間,時光暗暗地過去的神情。接着又用了個“低”字,更見出月已平西,漸漸斜下去,沒下去了。僅僅兩個小字眼,經濟之極,卻傳神之極!而且又傳達了賞月人的心情:剛才是當歌對酒的興高采烈,漸漸地,随着夜深,豪興已經收斂,轉入到一種深沉的思緒裡面去了。“朱閣”,就是紅樓;“绮戶”,是雕镂精美的窗槅扇。這裡是說古代閨門秀女的居處。“照無眠”,隻這一筆便把皎潔的美麗的月宮仙女和想象中的人間女郎,都融合在一起了。“無眠”,寫出了女郎因心懷離别之情,她對此佳節良宵,輾轉不寐,大睜着兩眼,直望到月光低得平射進绮麗的窗戶。有人以為,“無眠”是作者自己寫自己的“歡飲達旦”。我想是不對的。歡飲達旦,絕不能用“無眠”這個詞語來形容,再說作者也絕不會把他自己安插到“朱閣”“绮戶”裡面去的。東坡用這一筆,是泛寫節日裡有的人慶幸歡樂;有的人卻對景傷情,正是古人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而作者關切的,要寫的,正是這後一種人。雖然他的原題裡曾有“兼懷子由”的話,就是說,他在寫詩時有懷念他弟弟蘇轍的含意,但是,我們在他詞裡看到的,卻不僅僅是那樣一點兄弟之情,他的思想仍是一貫闊大的,絕不是一個小小的個人的形象。由此,這才轉

到他的最後一個問題:明月啊,你心中是沒有什麼愁恨的人了吧?可是為什麼你卻總是在人們離别的時候,反而清光越發皎潔呢?難道你不能使人間沒有離别,而在親密的人們團圓的時候,再凝輝飛采,能這樣那不是更好嗎?作者在這裡,表現了他的偉大的願望,但願人間都無愁恨,所有人們都是幸福快樂的。

但是,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蘇東坡也深深知道這隻是一種空想的善良的願望罷了。自古以來,人有悲歡離合、苦樂辛酸;月有陰晴圓缺、天時不定,哪裡能有都永遠配合得盡如理想的條件呢?願望既然難以實現,那我們就隻有從對事理的認識上去解決吧。他想起了李白《把酒問月》的結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又想起古人謝莊《月賦》的名句:“美人邁兮音塵阙,隔千裡兮共明月!”于是他寫下了自己的看法:“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這意思是說,我們隻願親密的人永遠都活着,縱然不能在佳節裡得到團聚,那麼千裡雖遙,但能共同仰望這一輪明月,享受這種美好的境界,也就非常滿足了。

這篇名作,寫得揮灑如意,筆如轉環,有美麗的想象,有細緻的刻畫,有豪爽的興緻,有深沉的哲理,交織為一,不單一,不膚淺,有情有味。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極為喜歡他。是有原因的。

另附:《歲時廣記》卷三十一引《複雅歌詞》:“是詞乃東坡居士以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水調歌頭》兼懷子由,時丙辰熙甯九年也。元豐七年,都下傳唱此詞。神宗問内侍外面新行小詞,内侍錄此進呈。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上曰:“蘇轼終是愛君。“乃命量移汝州。

據此,有解曰:

“我欲乘風歸去”三句,表面是說“我本來是神仙境界中來的,現在想随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這幾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争激烈,難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人間”,即指作地方官而言,隻要奮發有為,作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的情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