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指的什麼人? 時間到了春秋時期,周王走向末路,無法有效控制天下,各諸侯國趁機搶奪地盤,壯大自己,企圖稱霸,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春秋五霸指的什麼人?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時間到了春秋時期,周王走向末路,無法有效控制天下,各諸侯國趁機搶奪地盤,壯大自己,企圖稱霸。
一聽到霸道、霸主、霸氣、霸王、霸權、惡霸、霸占等等詞語,人就會感到一股殺氣,冷氣。“霸”字本是假借“伯”,指春秋時期的諸侯盟主。《荀子•成相》中曾記載,“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
那麼,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哪幾個人?
在《荀子•王霸》中,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唐代成書的《史記索隐》,又把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合稱為五霸。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荀子》中的春秋五霸。
齊桓公,姜子牙的後代,故而姓姜,氏呂,名小白。單聽名字,他似乎很是文弱,然而他卻是第一個在春秋戰國時期稱霸的人。齊桓公的為君之路輝煌而又艱辛。
公子小白的兄長齊襄王在位時,齊國一片混亂。為了躲避禍患,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陪同下出逃,公子糾在管仲等人的陪同下出逃。齊襄王被殺後,他們兄弟二人争奪王位。在趕回齊國的路上,小白被管仲射中身上的帶鈎,小白假死,躲過一劫。
在齊國貴族國氏、高氏和莒國的支持下,小白即位,被稱為齊桓公。上位之後,他準備殺掉管仲。鮑叔牙說服齊桓公,留下并竭力舉薦管仲。後來,正是有了管仲幫助,齊桓公在齊國大力進行改革,推動國家軍政合一、兵民合一,齊國國力日益強盛。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國将宋、陳、蔡、邾四國國君聚集起來,共商平息宋國内亂,史稱“北杏會盟”。第二年,齊桓公組織陳、蔡二國一起攻打背叛北杏會盟的宋國。齊桓公八年(前678年),齊桓公邀請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齊桓公被推舉為盟主。由此,齊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正式确立。
晉文公,與齊桓公并稱為“齊桓晉文”,姬姓,名重耳。晉文公的繼位之路,比齊桓公還要艱辛。他雖年少有才,卻被迫流亡國外十九年之久。直到年過花甲,重耳才即位成為晉文公。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周天子有難出逃到鄭國。第二年春,晉文公便起兵勤王,幫助周天子平定了動亂,并将其護送回都城。得到周天子信任的晉文公并未就此止步。他先後帶領晉國參與了伐曹戰争、伐衛戰争,以及著名的城濮之戰。
晉文公氣勢如虹,得到了周天子“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能慎明德,昭登於上,布聞在下,維時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繼予一人永其在位”的敕命,進而稱霸。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和晉文公六年(前631年)夏,他更是兩度會盟,讓自己的地位更加鞏固。
楚莊王,芈姓,熊氏,名旅(又作侶、呂)。和中原一帶的諸侯國相比,南方盤踞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老牌強國,楚國要想稱霸,實在是不易。但是,之經過韬光養晦之後,楚莊王在孫叔敖、伍舉和蘇從等人的幫助下,楚國實現了經濟上的大翻身,并對外攻城略地,聲威愈盛。
在和晉國的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勝利之後,楚莊王帶領楚軍北上,中原小國紛紛舉手,依附楚國,楚莊王名聲大震,成為了春秋霸主。
吳王阖闾,姬姓,名光。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公子光派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由此奪得王位。在位期間,他延續吳國滅楚的方針,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将楚國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阖闾并未組織過大規模會盟,但通過多次出征,打出了聲威,讓其他諸侯國望而生畏。
越王勾踐,姓姒,本名鸠淺,又名菼執,是春秋時名震天下的諸侯之一。他和吳王夫差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在經曆過卧薪嘗膽,苦其心志之後,勾踐一雪前恥,帶領越國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勾踐在徐州(今山東省滕州市南)與齊、宋、晉、魯等諸侯國會盟,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勾踐,也是春秋霸主的最後一人。
(古今事特邀作者 文蹤旅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