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烏克蘭總統個人簡曆?1991年12月7日,在白俄羅斯一個叫“維斯庫利”的偏僻小村莊裡,彙聚了蘇聯三大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他們分别是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94年烏克蘭總統個人簡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1991年12月7日,在白俄羅斯一個叫“維斯庫利”的偏僻小村莊裡,彙聚了蘇聯三大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他們分别是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
很多人都奇怪,身份如此特殊的三個人,為什麼會齊聚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他們究竟在密謀着什麼?
除了作為東道主的白俄羅斯外,率先到達這裡的是烏克蘭的領導人克拉夫丘克,在他抵達後,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安排他到叢林中打獵,一直到傍晚的時候,才帶着狩獵到的幾頭小野豬回到别墅,此時對外宣稱對白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的葉利欽也已經到達。
在吃過豐盛的晚餐後,葉利欽、克拉夫丘克與舒什科維奇坐在一起,開始喋喋不休地商談了起來,卻沒有絲毫進展。
商談一直進行到午夜,三個人作出了一個讓世人感到震驚的決定,那就是解體蘇聯!
在解體蘇聯這個問題上,他們是一緻的,但是在讨論如何分家時,葉利欽與克拉夫丘克發生了一點争執,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提出解體後的蘇聯,新名稱為“獨立國家聯盟”,此提法得到了葉利欽的同意。
但是克拉夫丘克對“聯盟”這個字眼表現得極其敏感,堅決不同意使用這個稱謂,他的想法是,既然已經分家了,就不能再建立什麼聯盟了。
直到有人提出“聯合體”這個詞來代替“聯盟”時,克拉夫丘克才不表示反對,在作出這個決定後,三國領導人立即讓身邊的法律專家起草《獨聯體章程》。
盡管由于烏克蘭代表團成員不願意夜裡加班,而把工作都抛給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的專家身上,法律專家們還是在一夜的時間裡完成了章程。
12月8日早晨,葉利欽、克拉夫丘克、舒什科維奇三人代表各自國家簽署了這份文件,這份協議在曆史上被稱為“别洛維日協議”,标着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在這個世界上從此消失。
實際上,在8·19事件後,戈爾巴喬夫多次邀請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到莫斯科來商讨關于蘇聯前途的問題,然而都被克拉夫丘克拒絕了,很明顯,烏克蘭已經鐵了心要脫離蘇聯。
在葉利欽訪問白俄羅斯出發之前,戈爾巴喬夫還請葉利欽利用這次機會說服克拉夫丘克不要執意脫離蘇聯。
根據葉利欽後來的說法,他的确把戈爾巴喬夫的這個意思轉達給了克拉夫丘克,但是克拉夫丘克的态度十分堅定,他表示,在烏克蘭剛剛結束的全民公決中90%的烏克蘭支持獨立,因此沒有必要再商讨這個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葉利欽做出讓步,并與他們商讨分家的具體程序。
此時遠在莫斯科等待消息的戈爾巴喬夫對葉利欽與克拉夫丘克等人的密謀并不知情,但是他也預感到不好,但是也沒有想到,他們會用一夜的時間就把肢解蘇聯的協議完成并簽署了。
在《别洛維日協定》簽署後,葉利欽并沒有第一時間把消息傳達給戈爾巴喬夫,反而是通報給了美國總統布什,還是作為這次聚會的東道主舒什科維奇給戈爾巴喬夫打了一通電話,通知他所領導的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已經不複存在了。
直到此時,戈爾巴喬夫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喪失了控制時局的最後能力,也不得不承認蘇聯解體的事實,并與葉利欽商讨了自己退休後的待遇問題,甚至包括了住所,使用汽車及秘書等具體細節。
在安頓完了戈爾巴喬夫後,各個加盟國就開始正大光明地分家。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
雖然蘇聯在與美國長年累月的軍備競賽争霸中衰落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的體量依然是讓人無法小窺的,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怎麼去分?自然會成為一個問題。
經過葉利欽與克拉夫丘克等領導人商量後,最終商量出一個簡單粗暴的分家方式,那就是所有資産、裝備等東西,在哪個加盟國就歸屬哪個加盟國。
這無疑是對烏克蘭最有利的分家方案,在蘇聯所有的加盟國中,烏克蘭自身的條件本來就好。
從資源方面來說,烏克蘭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黑土地,肥沃的土地使得烏克蘭能夠生産出大量的糧食,在糧食出口方面更是全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烏克蘭也因此被稱為“歐洲糧倉”。
在礦産資源上,更是擁有煤、鐵、錳、鎳、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資源,僅頓巴斯煤礦,已經探明的儲量是1090億噸,這樣的煤礦在世界上都不多見。
正因為如此,蘇聯在烏克蘭地區建立了大量工業設施,光是大型核電站就有四座。
在蘇聯時期,烏克蘭無論在糧食資源上還是礦産資源上,都要分給其他的加盟國,在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後,不但所有的工業設施分給了烏克蘭,而烏克蘭再也不用把大量的資源分給其他加盟國。
據相關數據統計,烏克蘭分到蘇聯的空軍包括2000架各式先進戰機,350艘各式艦艇,6500輛裝甲坦克,甚至還包括上千顆核彈頭。
最讓人羨慕的是,烏克蘭繼承了蘇聯大約35%的軍工産能,能夠制造很多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工。
獨立的烏克蘭在當時一度被認為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這一切都讓烏克蘭人感到興奮不已,似乎一個屬于烏克蘭的時代正在到來。
在這次分家中,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自然居功至偉,也因此成為烏克蘭首任總統。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分到如此多優質資源,并甩掉了所有“包袱”的烏克蘭并沒有從此走上大國的征途,反而一路下滑,被人譏諷為: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在蘇聯解體後,當年親自簽訂“别洛維日協議”的三位蘇聯加盟國領導人都表現出一定的悔恨。
比如原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就後悔說:“現在甯願切斷自己的手臂,也不會在别洛維日協議上簽字。”
曾擔任俄羅斯國務秘書,并親自參與别洛維日協議的布爾布利斯盡管堅持認為,當時的行為是為了防止内戰的全面爆發,然而最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與葉利欽作為俄羅斯的領導人“确實沒有足夠的智慧”來給各成員國一個可以參考的發展戰略。
在2005年,烏克蘭的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面對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記者的提問:時隔14年之後,您今天是否還會同意簽署别洛維日協議?
克拉夫丘克回答說:“後悔簽署蘇聯解體的協議……我會說服葉利欽和舒什科維奇,按照歐盟的模式來組建獨立國家聯合體,我沒有想到國家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幾個相互為鄰上千年的國家,不能按缺乏理性的行政決策來相處。”
那麼,烏克蘭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讓克拉夫丘克後悔簽訂肢解蘇聯的協議呢?
克拉夫丘克1934年1月出生于烏克蘭西部羅夫諾州一個叫日厄汀的小鄉村,他的父親參加蘇聯紅軍,犧牲在了蘇德戰場上,克拉夫丘克也因此生活在貧困環境中。
貧困并沒有摧毀克拉夫丘克的意志,反而激起他的鬥志,通過努力學習,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基輔大學,在畢業後擔任切爾諾維茨财經學校政治經濟學教師,那時候的他剛剛24歲,意氣風發,想要做一番大事。
除了在校上課,克拉夫丘克還在雜志上發表一些文章,内容大多是政治評論,在他獲得莫斯科社會科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後,克拉夫丘克的一些文章引起了蘇聯高層的注意,将其調到烏克蘭共産黨的宣傳系統内,由于善于演講,各方面幹得十分出色,很快被提拔為烏克蘭共産黨的宣傳部長,到1989年被進一步提拔為烏克蘭共産黨第二書記。
可以說是共産黨一手将克拉夫丘克提拔起來,然而他最終卻選擇與共産黨分道揚镳。
在1990年7月23日,克拉夫丘克擔任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後,有人便評價克拉夫丘克說:“他是位國人皆知的烏克蘭人,他是烏克蘭民族複興以及民族自決的支柱。”
兩個月後,克拉夫丘克辭去了共産黨第二書記的職務,此後便開口謀求烏克蘭取得國家地位權力,以從蘇聯中獨立出來。
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烏克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蘇聯在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後,處境日趨變得困難起來,面包都吃不飽了,各加盟國自然離心離德,其中不少加盟國已經宣布獨立。
于是就有了文章開篇,克拉夫丘克與葉利欽及舒什科維奇等三個加盟國的領導人彙聚在一起,最終密謀肢解了蘇聯。
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在烏克蘭獨立後,克拉夫丘克會毫不猶豫地倒向西方,要知道克拉夫丘克能夠在政壇扶搖直上,完全是因為他發表的政治評論都是傾向于共産主義,他本身又是一個宣傳系統的人。
當時克拉夫丘克在美國對東歐進行的意識形态輸入感染後,也認為蘇聯的體制不如資本主義,一度認為,隻要烏克蘭照搬照抄西方的資本主義,便可以向西方一樣成為發達國家。
為了倒向西方,克拉夫丘克開始盲目照搬别國經驗,在烏克蘭境内推行“休克療法”,以為短期的陣痛後,烏克蘭就能夠發達起來。
事實上,這種“休克療法”在烏克蘭并不具備實行的客觀條件,當時烏克蘭的市場經濟體制并未建立起來,大量的寡頭迅速搶占國有資産,使得通貨膨脹嚴重,烏克蘭百姓手上的錢開始迅速貶值,生活水平直線下降,不要說成為發達國家,連吃飽飯都不成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克拉夫丘克陷入到困局當中,為了走出困境,不得不向其他國家借貸以度過危機。
克拉夫丘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國,在蘇聯解體前,美國曾通過各種側面途徑向東歐各國投來橄榄枝,大概意思就是,隻要你們從蘇聯獨立出來,歐美國家就會給你們各種扶持。
在烏克蘭陷入困境當中時,克拉夫丘克于1992年5月6日到美國進行訪問,實際上是向美國尋求經濟上的援助。
克拉夫丘克在評價自己跟老布什的會晤時說道,“我們感覺到,美國很重視烏克蘭在當今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地緣政治地位和戰略地位。”
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與克拉夫丘克進行了面談後,雙方“一緻認為美國和烏克蘭不應該成為朋友,而且應該成為夥伴。美國應将支持民主的烏克蘭。”
經過商談後,美國總統老布什最終決定給予烏克蘭最惠國待遇,向烏克蘭提供1.1億美元的農業貸款及一些技術上的援助。
雖然1.1億美元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但是想要将烏克蘭從危局中拉出,則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然而即使是這點援助,老布什也表示不是白給的,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老布什告訴克拉夫丘克,烏克蘭想要拿到這筆貸款,需要跟美國簽訂一份協定,作為美蘇《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附件,要烏克蘭承諾在七年内消除所有核武器,進入21世紀時,成為一個無核國家。
烏克蘭雖然在經濟上暫時陷入到困難當中,但是誰也不敢小窺烏克蘭的軍事實力,但是以核武器方面來說,擁有上前核彈頭的烏克蘭就是僅次于美國與俄羅斯的第三号核大國。
在擁有了核武器後,不管是哪個國家都不敢小窺你,但是老布什的意思是,蘇聯都解體了,烏克蘭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雙方不存在意識形态上的沖突,你搞那麼多核武器幹什麼?每年光是保養這些核武器都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開銷。
除此之外,美國還承諾會為烏克蘭提供核保護,讓克拉夫丘克不必擔心。
正在克拉夫丘克猶豫不決的時候,俄羅斯方面也表示願意為烏克蘭提供一些經濟上的援助,并承諾提供核保護。
美俄雙方這樣的态度讓克拉夫丘克非常感動,認為有了美俄兩國的幫助,烏克蘭一定能夠渡過難關,并走上巅峰,因此同意了徹底拆除烏克蘭所有的核武器。
後來克拉夫丘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有核武器,卻沒有控制、測試和再生産的體系,這就像一隻猴子拿着手榴彈一樣沒有任何價值。”
當然,克拉夫丘克的話并沒有獲得烏克蘭人的認可,在杯水車薪的經濟援助下,烏克蘭不但沒有走出困境,經濟繼續下滑,大家對克拉夫丘克變得失望起來。
後來,人們都嘲笑烏克蘭是被美俄忽悠地失去了核武器,克拉夫丘克的政治聲望也越來越低,為了避免國家崩潰,破有自知之明的克拉夫丘克與議會商定,縮短總統任期,并在此進行選舉。
1994年6月,烏克蘭組織了新一輪大選,毫不意外,克拉夫丘克被烏克蘭人以民主的方式投票下台,就這樣,克拉夫丘克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應該說,克拉夫丘克作為推動烏克蘭成為獨立的國家,并讓烏克蘭繼承了巨額的蘇聯遺産,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脫離蘇聯庇護的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圍剿面前,更加不堪一擊。
尤其是當克拉夫丘克實施“休克療法”的經濟改革後,更是讓烏克蘭埋入深淵而無法自拔,在一心倒向西方的同時,又引起俄羅斯的不滿,緻使曾經的兄弟之國,逐漸反目成仇。
在烏克蘭日益衰落的同時,克拉夫丘克方才悔恨不已地表示,“我沒有想到國家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可以說,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并沒有獲得預想的發展成果,反而因為一盤散沙遭到西方國家的清算,最終受制于人。
在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盧卡申科曾經說過,應該把那三位親手扼殺蘇聯的人送進監獄。
最近幾年,俄羅斯政府決定恢複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旋律作為國歌,普京也下令重新恢複“斯大林格勒”,以及要将蘇聯時代的紅五星作為俄軍軍旗團和軍徽圖案的這一系列行為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當蘇聯解體後,各國根本無法與鼎盛時期的蘇聯相比,因此懷念起了蘇聯時期的強大的綜合國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