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對于跑者來說,每一個人可以接受的跑步距離是不一樣的,一方面這是由自身的能力決定,另一方面這也由我們個人的時間決定,其實大多數普通跑者堅持跑到一定程度以後,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全馬3小時以内就是一個坎,有些時候沒有天賦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而試想基普喬格跑馬拉松的速度或許比你騎自行車的速度還要快,我們更能感受到天賦在跑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找到一個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們所說的跑步方式無非包含兩類,一個是配速,另一個就是跑步距離,兩者是跑者能力的最直接體現,所以很多人都力争兩者極大化,不過我們都知道跑步是一項長期運動,跑者如果隻争朝夕的話,是跑不長久的,像這樣的“激情”運動,一旦過了熱度期,很快就把跑步的事情抛之腦後了,所以跑步一定是小火慢炖的運動,循序漸進的讓我們養成一個跑步的良好習慣,因此“度”一定要把握好。跑步就跟買衣服一樣,我們需要“貨比三家”,從而選出一個“性價比”高的方式。
目前從周圍的大多數跑者以及自身的感受來看,10公裡是性價比比較高的跑步距離,而配速的話會因為我們跑步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要減肥就不能快,要比賽拿冠軍就要快慢結合等等。10公裡性價比高,我認為可以給出一定的理由,對于剛接觸跑步的人可能覺得有點難度,不過跑到一定時期以後,應該是能夠引起共鳴的。正确的跑步過程,跑前的拉伸和跑後的熱身是不能少的,再加上洗澡以及換洗衣服的時間,1小時的額外時間是需要的,除非你應付熱身和拉伸。
然而應付的結果就是一身傷病,所以這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是不能省的,因此當我們跑步的時間小于這個的時候,就會有種“吃虧”的感覺,而跑的太多身體又吃不消。10公裡對于大多數經常跑步的人來說,基本上能控制到50多分鐘,也是一個比較合适的距離,當然這也隻是個概數,有些強迫症的人就必須湊整,有些人會根據自己跑步的路線,比如9.6公裡到家門口,他也就結束跑步了。我們所說的也隻是大多數人的情況,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适合别人的或許未必适合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