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十二期的角逐,乘風破浪的姐姐終于迎來大結局,一路走低的評分與早期滿堂彩形成了鮮明對,越來越多的罵聲無一不說明大家對節目的失望。
比起現在努力配合營業的姐姐,大家顯然更喜歡節目開始時30個性格鮮明的姐姐們侃侃而談的樣子。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從節目開始陳松伶第一個上場,全開麥唱《餓狼傳說》就讓人感覺不同于其他的選秀類綜藝,接着伊能靜上台後也果斷地要求把混響拿掉,希望”不要那麼水“。
導師杜華表示張雨绮不适合站在C位時,好強寫在臉上的張雨绮堅定的表示:我就要,我會努力的;質疑甯靜不打算跳舞怎麼來參加這個節目,難道不想成團嗎?甯靜淡然的表示我不想跳舞,我就是貪玩來的,為什麼我會成團?
看到這兒觀衆朋友們沸騰了,我的天呐,還可以這樣的嗎?
乘風破浪or随波逐流
這個節目好像塑造了一種全新的真人秀模式,選手“不行”的明明白白,不會靠僞裝貼上“全能”标簽,情緒也是真實不掩飾。
想想也是,作為出道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老牌藝人,沒道理為了來“玩玩而已”,對節目組低聲下氣唯唯諾諾,有那麼點乘風破浪的味道了。
然而随着節目一期期播出,節目不再有全開麥的演出,努力想要在C位也要順應賽制做改變,為了不拉團隊後腿順利“成團”,腰不太行也要拼命練習舞蹈,“浪姐”要結局了,大家都變了,變得更加團隊化統一化标簽化了。
更加完美的團隊演出得到了杜華的認可,看着滿堂彩的觀衆心裡卻很失落,那群個性鮮明,追求自我的姐姐們不見了。
女團需要的是整齊劃一的漂亮,要成團就要按規矩來。于是抱着來都來了,總要努力争取一下想法,大小咖們紛紛向規則妥協,這可太真實了。
真人秀也是職場秀
“浪姐”的節目映射着現實,我們在職場中不也經曆了這樣的變化。
剛踏入社會時候渾身都是勁,最不缺的就是想法,總覺得自己與衆不同,能改變世界。作為橫沖直撞進入職場的新人,誰還沒因為年少輕狂得罪過幾個人。
職場也是一個很講規則的圈子,不比混女團出道簡單。
實習生約等于打雜,新人受老人欺負,看到問題不能指出來,不管你到底懂不懂,别人的事情不能懂,交給你的事情都得懂,職場掙紮的人都知道這一套。
如果你接受不了這種事情的發生,跟其他人抱怨尋求解決辦法,一定有人會這樣開導你:“職場就是這樣的,表達自己遠不如融入團隊重要,不能特立獨行,要多做事少說話才能被領導喜歡。”慢慢的從質疑到接受現實,一邊心裡抗拒一邊渾渾噩噩的工作着。
看到新聞說“某職員飯局上因領導敬酒不喝挨巴掌”,你心想面對這種“樂色”就應該回手一巴掌,後來企業發表聲明該領導已處罰,大快人心,你卻擔心這職員以後在公司怕是不好過了。
當馬雲說996是福報的時候網友憤怒了,你也很生氣。下班了同事們加班,你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留下來加班。
有人認為想要特立獨行得有資本,足夠有本事就不需要看領導臉色,誰知道“浪姐”大結局告訴你,連節目組都怼,資曆深厚的大咖們,最後也得按節目組的流程做事,這可太氣人了。
這場真人秀也許隻是明星們的一場遊戲,結束了也就過去了,但對于身在職場的人來說,要不要順應職場規矩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應該順應職場規則嗎?
有些職場“潛規則”确實是不對的,存在即合理用在這裡還真是非常合适,不過合理合的不是道理,而是合乎邏輯。
這是順應一些人以伏低做小以一些方法換取升值加薪機會等的需求,長此以往大家心照不宣的有了一些不能擺在桌面上義正言辭來講的規則的一種現象。
雖然沒道理,但是自然有人心甘情願去做,也有人在以這樣的規則來要求别人。
應不應該順應職場規則?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選擇接受的人也許是卧薪嘗膽有更多圖謀的人,拒絕的人也許是志向遠大不被這種事絆住手腳的人,立場不同誰也沒錯。
如果你現在正糾結這個問題,不如思考一下,“浪姐們”的轉變大概率是節目效果需求,也不排除是有劇本,是唯一且必須這麼做才能達到節目“成團”要求的。
換做是自己,順應規則是不是職場生存所必須的?唯一辦法?你是不是真的能不畏懼别人的眼光做自己?
其實職場也沒那麼殘酷,比起不順應規則在職場吃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往往才是痛苦的根源,真正明白自己要做什麼的職場人可能更能坦然面對職場規則。
浪姐這個得到低分的結局,大概率是職場人從浪姐身上看到了自己,大家還是希望看到能夠沖破規則,活出自我的人,更想要“做自己”吧。
更多求職、招聘、職場資訊,請關注蜜蜂早聘 ——上海谧聘旗下招聘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