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所有重量級人物登場,和東盟關系“進入新時代”,想一起“圍堵”中國,沒那麼容易!東盟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美國總統拜登,前幾天在白宮舉行了美國東盟峰會。會開了兩天,東盟十國有兩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參加。一個是緬甸,現在是軍人政變領袖,美國不邀請;第二個是菲律賓,因為剛剛結束大選,小馬科斯當選了下一屆菲律賓總統,現在正在進行政權交接。杜特爾特因為已經不是總統了,所以他也不便參加。所以實際上,東盟峰會是到了八個國家的領導人。
峰會的内容,表面上是讨論貿易、人權、南海等一些問題。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拜登他舉辦美國和東盟峰會,他主要目的就兩個:一個是想“遏制中國”;第二個是想說服東盟國家一起來譴責俄羅斯。
美國利用烏克蘭戰争,成功控制了北約。然後它最近在搞“北約東擴”,想把北約一直擴到亞太地區,推行所謂的“印太戰略”。目的就是想一起來“遏制中國”、“圍堵中國”。
這一次美國所有的重量級人物都登場了,包括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副總統哈裡斯、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等等。拜登在峰會結束的時候,他宣稱“未來50年,世界的曆史将由東盟國家來書寫”,非常之滑稽。而且他還宣布美國和東盟的關系“将進入新時代”。會後,美國和東盟八國領導人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大概有三層意思:一個就是美國表示,要對“印太”投資1.5億美元,投資項目包括能源、防禦等等;第二是将美國和東盟原來的 “戰略夥伴關系”提升到“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前面加了兩個字“全面”;第三個就是推出“印太”經濟框架。
這個峰會,我認為它主要還是象征性的。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因為東盟國家一向是小心翼翼地堅持在東西方大國之間尋求平衡,說白了,拜登邀請,他們也不敢不去。但是呢,他們也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更不想介入俄烏軍事沖突。因為東盟各國,它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它們的立場還是态度各異的。
在八個與會的國家當中,新加坡的态度比較積極一點,它力挺美國。李顯龍表示美國的地位,在當今世界上無人能取代,如今這個區域力量的平衡在改變,并對美國的參與表示感謝。但是新加坡從李光耀的時候開始,長期以來它的外交傳統,就是在東西方大國之間維持平衡,從中謀利。所以他在美國是這麼說,将來他執行起來,我估計還是有差異的。
柬埔寨這一次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他沒能和拜登單獨會晤,私下流露出不滿。實際上拜登等于是集體會見了一下東盟八個國家的領導人,并沒有舉行雙邊會談。
印度尼西亞今年是G20的輪值主席國。美國原來施壓,要求印尼G20不能邀請普京參加。但是最後印尼還是堅持,同時邀請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領導人參加。這樣美國也不好再說什麼。由于多數國家的堅持,最後這個聯合聲明,沒有譴責俄羅斯,也沒有提及中國。而是強調要尊重主權、政治獨立、領土完整,所以從這個基調來看,顯然東盟國家也沒有完全屈服于美國的壓力,按照美國的意圖,在聲明中放棄自己原來的立場。
拜登因為5月下旬要訪問一些亞洲國家,訪問日本。所以這次峰會實際上也是熱身。
美國根本的目的,還是覺得“北約東擴”,把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國家作為它的盟友,一起聯合起來“遏制中國”,它覺得還不夠。所以它千方百計的利用東盟國家,在南海與中國領土上的一些糾紛,還有其它一些考慮,想把東盟國家納入它“遏制中國”的包圍圈,一起來“圍堵”中國。
從實際情況來看,沒有那麼簡單,也沒那麼容易。因為中國在東南亞,在亞太的影響力,它客觀存在。而且東盟和中國、韓國,包括日本,過去有個10 1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貿易,多年來關系一直發展得非常熱絡。而且遠親不如近鄰,不管怎麼樣,中國和東盟,大家是挨在一起的。所以東盟國家還是比較看重或者珍惜,和中國之間的傳統友誼。
最後我認為,盡管美國做了很多工作,策劃了這麼一個峰會,但并沒有達到它原來想要的目的。
(作者系前國台辦副主任、前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在希觀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