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已經過了,大家都吃粽子了嗎?我一大早就刷到個不尋常的雞腳粽子!
Emmmm,我表示,愛吃雞腳和愛吃粽子的人都沉默了……
這組合我是想象不到的,不過說到吃雞腳的方式,倒是跟我的老廣家婆學了不少
雞腳,說文雅一點,就是雞爪、鳳爪。
雞腳多皮、多筋,膠質大,因此經常被用來煲湯、涼拌,這兩種吃法在夏天都很受歡迎~
入夏以後的廣東雨水多,體内濕氣加重,便到了我家婆的養生專場了~
一道經典的廣式祛濕湯,細數一下湯材料,樣樣有來頭:主打的肉是雞腳龍骨,煲出的湯水鮮甜濃白有膠質;
節瓜又屬夏天應季瓜,清熱解暑、利尿消腫全不在話下,味道比冬瓜還清甜,煲湯也經常會用上它。
另外還搭配了性平味甘的花生、祛濕消腫的眉豆、健脾胃的紅腰豆,養生功效數一數二,味道也不差~
- 食材準備 -
焯水:雞腳300g 龍骨300g 姜片5片 蔥結1個 料酒10g煲湯:眉豆60g 花生30g 紅腰豆30g 瑤柱20g 蜜棗1個 姜片5片 節瓜1個(約350g) 鹽适量
一起來看看詳細的制作步驟吧
1.眉豆、花生、紅腰豆倒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2小時,洗淨瀝幹水分備用
2.雞腳剪去腳指甲,龍骨斬塊,用清水清洗幹淨,放入鍋中,加入姜片、蔥結、料酒和适量的清水
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再煮2分鐘,撈出用清水洗幹淨瀝幹水分
3.焯過水的雞腳、龍骨倒入湯鍋中,加入姜片、蜜棗、瑤柱和泡好的豆子,加入1.5L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炖煮1小時
4.節瓜用刀刮去表皮,豎着對半切開再切大段,待湯炖煮一小時後再放入節瓜段,再小火煮30分鐘,開吃前加入适量食用鹽即可
湯色越煮越濃,鮮香氣味也漸濃,飄滿整個屋子~
先盛點湯喝,味道非常清潤,比平時的骨湯要多出幾重的鮮美。
天然的食材散發的甜味搶占味蕾,一口喝盡,才發覺這湯是鹹口的,嘴裡餘留下濃香。
幾味豆子放得不多,一通炖煮已經軟爛了許多,咬開後滿嘴的粉質,适合同清湯一起飲用。
節瓜不經煮,所以最後放,這樣出鍋剛好軟綿綿,筷子一夾即斷,裡面的養分已經融進湯裡頭了,不過隻吃這口瓜肉,還是很清甜的~
這裡主要是吃湯味,喝完湯,湯肉可以單獨撈出來吃。
雞腳掌部的肉比較厚實,其餘部分雞皮嫩滑,雞筋軟彈,味道趨向清淡,可以蘸上醬油香醋食用~
每次端午,吃了幾個粽子都不用吃飯了,感覺這湯煲得很及時。
一邊喝一邊送糯米粽下肚,又潤又飽了~
小主提示:
1.龍骨可以換成豬腱子肉、排骨或不加都是可以的,加點豬骨湯會更濃郁一些2.瑤柱可以換成墨魚幹、鱿魚幹、淡菜等等,不喜歡海鮮味的小夥伴也是可以不加的3.家裡沒有蜜棗可以換成紅棗、桂圓等有甜味的煲湯幹貨哦4.這裡的節瓜不會煮得太軟,喜歡軟爛一些的小夥伴可以跟雞腳骨頭一起入鍋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