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字升之,自号幽憂子,幽州範陽即今天北京市附近人。
盧照鄰年少時,非常聰明,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也能直接到官府謀了個差事。盧照鄰在給唐高祖第十七子鄧王李元裕府中做秘書之時,得到李元裕的贊賞與倚重,他曾對人說:“這是我的司馬相如。”後來,盧照鄰離開鄧王府,被任命為新都縣(在今天四川成都附近)的副行政長官——縣尉。
在新都期間,盧照鄰收獲了一段凄美的愛情。他的戀人是一位普通人家的郭姓女子,女子美麗多情。駱賓王曾寫過一首題為《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詩,叙述盧照鄰離開四川回到洛陽之後郭氏對他的思念之情。其中有“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的詩句。兩人都已經分别兩年之久了,而且女子是知道盧照鄰離開四川的原因的,這女子還在那裡苦苦思念着盧照鄰,足見其癡情、善良。
後來,盧照鄰離開了四川,回到了洛陽。這是因為他中風癱瘓了,從此成了一個殘疾人。得病那年,他還不到四十歲。回到洛陽後,就到處求醫問藥,一直不見好轉。在洛陽過了兩年,移居太白山下,住在一間茅草屋中。這一時期,他得到一位方士的秘制藥丸,叫做“玄明膏”,用了之後,病情逐漸有了好轉。在這期間,他父親離世了。父親的死去,對盧照鄰打擊巨大,他悲痛過度,胃口大很不好,藥丸一吃下去就立即嘔吐了出來。吃不下藥了,病情也越來越嚴重,以緻雙腳萎縮,一隻手也殘廢了。
好在盧照鄰是著名詩人,人緣較好,加上在官場時結交了不少朋友,因此,家道貧窮的他,因病隐居之後,也能得到一些官員和朋友的資助。其中包括太子舍人裴瑾之、韋方賢,左史範履冰、水部員外郎獨孤思莊,少府丞舍人内供奉閻知微,符玺郎喬等人。有了這幫官場朋友的資助,盧照鄰在病情進一步加重的時候,還有能力移居具茨山下。他在那裡買了幾十畝土地,引了颍河水繞過房屋四周,供灌溉之用。
其間,盧照鄰的心情不算太好。否則,他怎麼讓人在具茨山的這處居所附近,預先修造了墳墓?并且他還時不時地躺卧在墓穴之中,等待死去。
癱瘓之後的盧照鄰,無法自己行走,身殘的日子過了十餘年。在這些年裡,每逢春秋時節,為了欣賞煙霞景緻,他就讓人用轎子把他擡到戶外,面對山川煙雲,他悠然怅望,久久不願離去。有一次,他寫了一篇《釋疾文》,為自己的命運感傷一番。
最後,盧照鄰因為無法忍受疾病的痛苦,決定死去,在跟親友一一道别之後,他跳進颍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盧照鄰一生,可謂命運多舛。他曾感歎:高宗時代崇尚吏治,他專攻儒業;武則天時推崇法治,他信奉黃帝老子的無為學說;後來朝廷屢次征召提拔賢士,他已經成了殘廢。其實,他還有一大遺憾,剛剛遇到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子,為了養病不得不與之馬上分離,兩人從此天各一方。
盧照鄰的詩,讀過的人或許不多,即使讀過也許沒有留下多少印象,但是《紅樓夢》中賈寶玉房裡首席丫鬟花襲人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一般都認為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給她取“花襲人”這三個字,來自陸遊的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花氣襲人渾欲醉”之類。但實際上,早在陸遊之前,盧照鄰的著名長詩《長安古意》中就有類似的詩句。《長安古意》的最後兩句是:“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由此可見,曹雪芹為自己的小說人物命名,也受到了盧照鄰詩歌的啟發。
盧照鄰才華橫溢,尤擅長詩歌骈文,以歌行體為佳,意境清迥,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已子安集序》)。明代胡震亨說“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唐音癸簽》),盧照鄰《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乃千古名句。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豔,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影響。《舊唐書》本傳及《朝野佥載》都說盧有文集20卷。《崇文總目》等宋代書目均著錄為10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均為 7卷。《全唐詩》編錄其詩2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 7卷本《幽憂子集》,并作《補遺》。
(文中圖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