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企業退休工齡如何算退休金

企業退休工齡如何算退休金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05 18:50:59

#媒體人周刊#

有人頭條提問:

企業退休職工工齡及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企業職工工齡與養老金有關系但不是以工齡計算養老金,而是以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多少。繳費年限對于中人來講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是兩者年限相加。其實兩者都與工齡有關系,視同繳費年限是指養老金改革之前參加工作之後的連續工齡相加之和。當然參加工作之前的軍齡和上山下鄉時間也算工齡也可加入視同繳費年限。而實際繳費年限對于企業職工來講工齡并不等于實際繳費年限,隻有繳費了的工齡才算實際繳費年限,有工齡的間斷了沒繳費的年限不計算實際繳費年限,隻有把繳費了的工齡相加才算作實際繳費年限。把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相加之和計作繳費年限。企業新人和靈活就業人員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他們的工齡不作計算養老金的依據,隻有把實際繳費年限相加起來,(把工齡中沒繳費的年限扣除,隻計繳費年限)作為繳費年限來計算養老金。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分中人和新人,中人養老金由三項子養老金組成,即①基礎養老金,②過渡性養老金,③個人賬戶養老金。新人隻有二項子養老金,①基礎養老金,②個人賬戶養老金。比中人少一項過渡性養老金。可能有人會認為新人少一項子養老金,養老金總額會不會比中人少?不會。因為中人雖然多一項過渡性養老金,但個人賬戶會少,因為繳費年限(視同 實繳)相同,新人實繳年限是繳費年限當然實繳年限要多很多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多很多。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社平*(1+平均指數)/2*繳費年限*0.01,社平是指退休上年社平,這個社平過去取當地本市在職職工平均工資,後改為城鎮非私營職工平均工資,現在又改為全省全口徑社平工資,它是由統計局計算社保局公布。平均指數:對于中人是視同指數與實繳平均指數的平均值。視同指數大部分企業規定為1(事業以職級定多在1.3~2),實繳平均指數又是每年實繳指數的平均值。每年實繳指數=月繳費基數(職工為工資總額)/上年月社平,這樣把每年的實繳指數計算出來後,把各年指數加起來除以實繳年限就是實繳平均指數,再用公式:平均指數=(視同年限*1 實繳年限*實繳平均指數)/繳費年限(視同 實繳),便可計算出平均指數,繳費年限為視同加實繳前面已講,0.01是尾部系數,這是設計者選定的,它的選定大小決定企業養老金總體水平高低,這是企業比事業養老金低的調整法碼。用上述公式便可計算出個人的基礎養老金部分。

其次過渡性養老金是指中人特有的公式:即過渡性養老金=社平*平均指數*視同年限*0.012~0..14(各地選取不一),社平、平均指數在文中上面已述,視同年限為改革前工齡之和前面也已述,“0.012~0.014”是過渡性養老金的尾部系數,它也是用來調整養老金總體水平高低的系數。

最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個人賬戶儲存額是怎麼來的?是職工每年交的養老金數額以年繳費基數(每月工資總額*12)*0.08(97~05年個人繳0.04加統籌劃撥計0.11)存入個人賬戶,每年都存,年存總計金額計息總額為個人賬戶儲存額,社保局會按當地銀行另存整取利息計算好本息,将數據存入電腦。計發月數,6o歲退休為139月,55退休為170,50歲退休為195,也就是60歲退休的71歲時個人賬戶餘額發完,55歲退休69歲發完,50歲退休的65歲發完。個人交的錢發完後是否不發個人賬戶養老金了呢?不是,繼續發由國家補貼,對于因提前去世所存餘額會返給繼承人。

通過對工齡與繳費年限之間關系的講述,以及通過養老金公式的展示和式中各項目名稱的分析解釋,我想你應該明白了自己養老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了。這就是企業退休職工工齡及退休工資怎麼算的解釋。

企業退休工齡如何算退休金(企業退休職工工齡及退休工資怎麼計算)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