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與孟子為什麼不同

孔子與孟子為什麼不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22:53:07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至聖先師;孟子是孔子的鐵杆粉絲,是儒家學派的第二号人物,是亞聖,他們的思想和學說,被尊稱為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可以說,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們的精神導師。

雖然同為儒家學派的宗師,孔子和孟子二者的區别還是顯而易見的。

孔子與孟子為什麼不同(孔子和孟子到底有什麼不同)1

首先,從他們的核心思想上和對儒家學說的貢獻上來說,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相當于一個建築師,建築了儒家學說的地基,而孟子則是在這個地基的基礎上,把儒家學說的框架給搭建完成。至于内部的裝飾,則是由稍後的荀子以及自西漢到宋明的儒家哲學家完成。

其次,從他們的思想上來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仁者愛人”。人如何踐行“仁”?孔子認為“克己複禮為仁”,要用禮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思想,符合禮的就去做,不符合禮的就不去做。在孔子那裡,“仁”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規範,這種規範叫“忠恕之道”。孟子對孔子的思想進行了高度概括,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學”就是關于做人的學問,人踐行了“仁”,這就是道。

孟子系統完善了“仁者愛人”的思想。他把“仁”上升為國家治理原則,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思想。孟子認為,君主如果能夠把“仁者愛人”的思想引入頂層設計中,實行“仁政”,将“仁者無敵”,最終可以實現“王道”。

第三,從人性論的角度來看。孔子提出了人性的問題,但是他并沒有明确說人性的善惡,更沒有對人性的善惡進行明确的論證。而孟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明确提出人性善并進行了系統的完善的論證的思想家。

孟子認為人和禽獸之間的區别就是道德,而人天生就具有四種向善的“萌芽”,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它們就像四肢一樣,天然存在于内心。有了這四種心就是人,沒有就是禽獸;人如果能夠地守護好四心,就能成就道德;不好好守護四心,就可能成為壞人,就是“自暴自棄”,用孟子的話說就是“自賊”。孟子的“性善論”對中華民族懲惡揚善、積極向善文化心理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孔子與孟子為什麼不同(孔子和孟子到底有什麼不同)2

孔子是個心慈面善溫情脈脈的人,在中國思想史上,他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并高揚人的價值的思想家。而孟子更是石破天驚地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第三,從他們個人的性格來看。孔子和别人說話,柔風細雨循循善誘,餘味悠長如坐春風。孟子與人談話,總是用參加辯論賽的方式,專治各種不服。

孔子像一個溫柔敦厚的長者,在各國國君和王公貴族面前,始終保持着儒家宗師謙謙君子的形象。而孟子就像怒發沖冠的鬥士,高度傲嬌凜然不可犯。在齊國時,齊王本來要到賓館拜見孟子,但齊王借口生病讓孟子上朝拜見,孟子一聽就炸了,告訴齊王的使者,正巧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見齊王,然後就出去玩了。

在孟子看來,爵位、年齡和道德是天下最尊貴的三種東西,齊王隻擁有爵位,而自己則有年齡和道德兩大優勢。就像拳擊場上的比賽,孟子二比一“KO”齊王。因此,孟子在遊說諸侯時始終保持着“說大人而藐之”的氣概,完全不是在權貴面前,唯唯諾諾渾身酥軟倒頭便拜的某些後世儒者的形象。

第四,從他們崇尚的理想人格上來看。

在理想人格上,孔子崇尚聖人和君子,而孟子則崇尚“大丈夫”。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應該是“三合一”的存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倡導的大丈夫精神,深刻影響了後世知識分子特立獨行品格的形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