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智能兩輪電動車競争白熱化,智能電動車“兩大巨頭”小牛和九号不斷交手,智能兩輪電動車未來的新生态到底在哪裡?
白熱化的競争事态,讓兩輪電動車市場充斥着被殺入和反殺的犬牙交錯,生态圈不過是一場資本、供應鍊、制造能力和品牌的比拼,小牛和九号能借由認知上占據高位,建造未來新生态嗎?
紅海和藍海不相信界限兩輪電動車正在朝着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
席卷世界的智能化浪潮影響到了整個制造業。特斯拉和蘋果重新塑造了電動車和手機行業,一方或大或小,置于車内、握在手中的顯示屏,整合了先進的操作系統和多款智能終端,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備的商業生态圈,拓展商業版圖。
在這兩個企業的帶領下,硬件廠商無論如何都要把智能化平台的宏偉架構搭建起來,于是,圍繞着自己的主要業務,每個廠商都開啟了自己的元宇宙之旅。
當然,像兩輪電動車廠商還是不好意思就這麼說自己進軍元宇宙這個黑洞般的熱點,他們隻說是“智能化的生态圈”。2022年一開始,從代表傳統廠商的雅迪、愛瑪和台鈴到互聯網廠商小牛、九号和出行平台美團哈啰等,都高舉着這一旗幟跑馬圈地,各種活動熱鬧非凡。
一時間,智能化并非再是小牛和九号的專利,整個兩輪電動車行業都要做輪子上的大号手機,這讓本來就陷入股價焦慮的小牛和銷量焦慮的九号更感焦慮。
他們苦心經營的未來似乎已經快要變成紅海。
小牛要不要造車?
2021年,小牛實現了超過百萬輛的銷量目标,同比增長72.5%,其中海外市場銷量49891輛,銷售網絡迅速擴張,國内門店已經達到3108家。
九号業績預告中提到,公司2021年淨利潤為3.7億元到4.8億元,同比增加403.59%到553.30%,門店數量超過1200家。
相比行業龍頭雅迪1380萬台、愛瑪900多萬台的銷售數據,小牛和九号雖然落後,然而在激烈競争的紅海裡,細分年輕化、智能化的市場殺出一個未來,也是這兩家創立未久的新興企業不俗的成績。
隻是新手上路也有期限,殘酷的競争逼着小牛和九号快速成熟。當行業共識已經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發展,傳統廠商借助強大的銷售渠道、産品研發、營銷投入反攻小牛九号們辛苦奪下來的領地,意味着紅海大鳄們的轉型開始,而消費市場的潮流和用戶心智的轉移才是逼迫他們向智能化生态圈轉移的動因。
春江水暖誰先知。小牛和九号們的護城河淌水既過。不同于手機和電動車的革命性創新行業壁壘,兩輪電動車的智能化是一個僞命題。除了抓住都市年輕人群衆設計、顔值、追求技術進步的消費心理需求,大部分智能功能其實隻是擺設。
而企業不斷開發技術的創新能力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心理形象設定,他們願意選擇一款有範兒,有面子,有創新活力的企業和産品,為自己“代鹽”,這給了小牛九号這樣以智能化為賣點的年輕企業以生存空間。
小牛以锂電化、智能化、品牌化為發展路線,兩輪電動車和電動滑闆車在其海内外業務中占主要比例,除了發力高端市場,瞄準年輕用戶,也推出了子品牌GOVA,與傳統廠商搶奪下沉市場。小牛現在擁有覆蓋電摩、電輕摩、電自全品類的NQi、MQi、UQi系列和GOVA品牌的G、F、C系列等十餘款新國标電動車型,一系列組合拳打出的結果雖然帶來了銷量和新的增長曲線,但也逐漸跟傳統廠商趨同,這是貼身肉搏帶來的無奈,而逐漸抹殺明确個性則讓實力更加雄厚的雅迪、愛瑪們有了可乘之機。
GPS定位、智能解鎖、自動鎖車等功能性的智能化方便了車主,開發一款APP實現人車交互、三模解鎖、解決虛電的SOC精準電量顯示、以及源于IOT物聯網生态鍊的智能語音交互,都已經成為各家廠商智能車型的标配。
還有廠商開發出加熱車座、中控屏集中功能,可以打電話、聽音樂下指令等,汽車和手機上的溢價功能在兩輪電動車上風生水起。顯然,很多略顯雞肋的功能并不是為了給人方便,而是在向投資者和消費者講一個“擁有黑科技”的好聽故事。
畢竟,有超過一半以上的90後消費群體願意為完整智能互聯系統的産品支付更多溢價,在網遊中成長的一代人,無法抗拒系統化帶來的操控感。但這些随意添加的“智能化”功能并沒有真正實現移動端、大數據、車與人互聯,而是有些泛濫,讓小牛這樣走智能路線的廠商尴尴尬尬、幾乎無路可走。
2021年12月15日,李一男高調宣布“自遊家NV”智能電動車将在2022年上市,正式入局互聯網造車運動。此時,美股小牛電動股價已經從最高點53.38美元落到12.8美元,資本市場對小牛的表現失望,也正是源于以智能化的先發優勢,也隻能在傳統廠商猶豫轉型之際奪下菲薄市場,并不能成為長久發展和利潤的保證。
在小牛電動無法以現有渠道、技術和産品沖出困局,擴展産品矩陣,以真正可以實現車聯網、智能化生态圈的電動汽車破局,也許成了另一個可能的方向。
李一男的“自遊家”更像是一個先鋒實驗,然而在前有特斯拉,還有大衆、奔馳、奧迪等傳統廠商轉型新能源汽車、國内“蔚小理”、一衆蜂擁而上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夾擊下,小牛的資本和實力都不足以很好地支撐其兩輪變四輪的突圍計劃。
九号為什麼AI?
與小牛站在同樣風口的九号,在财報預告中沒有提及2021年的兩輪電動車銷量,但預估的銷售量大概為45萬輛,對于剛開辟新領域一年多的九号來說,這成績顯然還不錯。另外,其實兩輪電動車在其收入中占比不大,九号的産品矩陣更為豐富。
作為一家曾糾結于是否能以“九号機器人”(Nine Bot)為名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九号從平衡車起家,到滑闆車,電動車,以及最近剛上市的方糖配送機器人、家用賽格威智能割草機器人、賽格威全地形車和智能滑闆車、四輪摩托越野車等,其在智能化的領域内的拓品能力有相對優勢,也有一定的産業鍊底層技術關鍵點積累,依托小米供應鍊和渠道優勢,降低了其采購和制造成本。
相比于兩輪電動車行業的其他廠商,九号更像是一家有志于機器人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互聯網企業。隻是九号在産品的選擇上都相對小衆,曆史上打造的各種爆款也被消費群體和各國不同的政策所限制,市場規模有限。于是不斷發現新賽道,參與、推動甚至領導新領域内的革新成了九号的生存之道。
兩輪電動車盡管競争非常激烈,但面對市場保有量3億,存量4200萬台,每年1000-1500萬台的換購增量,九号進入這個賽道也是必然選擇。
九号也無法避免與小牛面臨同樣的困境。當兩輪電動車市場中傳統品牌和新勢力争鬥白熱化,被殺入到反殺互相滲透重疊,擁有更強大的供應鍊、制造能力、品牌營銷和雄厚資本的雅迪愛瑪們也開始以智能化打造生态圈,他們和九号小牛是在同一個生态圈裡嗎?
誰的智能生态圈
圍繞着兩輪電動車的未來生态圈,玩家們有着不同的想象願景和策略。頭部玩家們紛紛以自己為圓心打造小宇宙,努力從技術、産品升級到生态和體驗,圈進産業鍊和服務鍊、消費人群、應用場景、情緒心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生态圈,像極了在網絡遊戲 “MineCraft”裡圈地打造莊園,售賣産品、經營城市的你。
當然,不同于在虛拟空間中降維做魯濱遜進行創世的二次元經營遊戲,希望建立在智能化、人車交互、用戶體驗基礎上的兩輪電動車生态圈,看起來像是對電動汽車和手機生态圈打造的緻敬和模拟,但兩輪電動車真的能和電動汽車、智能手機生态圈相比麼?
用戶的需求永遠是王道。
誰能解決裡程焦慮、價格焦慮、安全焦慮,又能讓用戶覺得用三四千的價格買到了六七千的面子,誰就是王者。廠商們各顯神通圈粉,消費者挑選取舍買單,大部分用戶更關心産品性能、價格和服務,品牌溢價是小牛和九号們破局出圈的利器,讓年輕人開心的時尚玩具,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中國從1.2億到3億輛兩輪電動車保有量,用了10年,但在此基礎上增加到4億輛,卻要到2050年,用30年完成1億輛增長。雖然有2.5億輛電動車需按照新國标替換清退,但行業的天花闆已經隐隐可見。大浪淘沙下留存下來的170多家企業,前7名占了80%以上的市場,小牛和九号的市場份額還很小,未來變數很大,可能是生死存亡的選擇。
小牛電動的李彥認為,兩輪電動車市場仍然有想象空間,他希望小牛在城市短交通出行裡,成為彙聚出行數據的服務提供商,為城市出行帶來規模化升級改造的動力,而不僅僅是造車賣車。
這意味着,小牛是想要走以不斷研發新智能産品為核心,整合和開發利用出行數據,用資本和技術連接上下遊資源,提供場景化出行服務的平台化道路。在這條路上,年輕消費者顯然還是小牛的主力隊友。
九号還懷有一顆機器人的心,認為未來所有的硬件都是智能硬件,所有的車都會是機器人。雖然九号現在機器人戰略定位還是第二增長曲線,智能短交通業務依然是主要造血功能,也許随着AI、機器人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演進,雙碳環保理念的加成,市場對锂電等清潔能源需求日增,在九号的未來裡,商用機器人會成為其夢想的主流業務。而且九号還指望自己有4434項專利的底層核心技術能夠解決企業人工成本的攀升,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與此同時,雅迪和愛瑪們也沒閑着,誰都想抓住市場快速增長的紅利期,以及雙碳環保轉型期,用綠色出行的生态概念整合資源,打通産業鍊和各方朋友圈,坐莊天下,塑造品牌,提升競争力。雅迪搞出了石墨烯第3代電池、TTFAR 2.0增程系統、智能車機系統、雅迪換換;愛瑪發布了基于AimaOS智能出行系統智锂系列,推進技術與模式雙輪驅動,易瑪車服,大家都是信心滿滿的樣子,雖未知虛實,但聲勢浩大。
結論
九号和小牛的未來路徑,其實并不明朗,也未必能代表兩輪電動車的未來。當差異化競争不再明顯,智能化已經成為标配,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被吞噬,前有愛瑪在雅迪的策略下應對失敗的教訓,小牛九号的當務之急應該是鞏固已有的市場,牢牢抓住自己在年輕Z時代心中的形象認同,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綠色短交通出行的朋友圈中,做美而有品的科技感召力品牌。
無論在現實道路和未來理想之間如何選擇,已經上市的小牛和九号,和雅迪愛瑪等企業一樣,終究還是要面對資本的考驗。世界上大多無效甚至反效果的策略,看似新穎犀利,熱鬧繁華,背後無不都有資本的驅動,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甚至奪路狂奔。查理·芒格說,我們努力做到通過牢記常識而不是通過知曉尖端知識賺錢。
兩輪電動車是接地氣又有煙火味的交通剛需。有時候,見山是山,就當它是一輛性能良好的代步工具或許足以俘獲大多數消費者的心。
畢竟,誰騎誰知道。
(本文由朗濤突破營銷集團友情撰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