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之和以的用法?文言虛詞“且”的用法及判斷劉金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言虛詞之和以的用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虛詞“且”的用法及判斷
劉金山
【“且”的意義和用法】
一、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譯為“又”等。如:“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2.表示遞進關系,譯為“并且”“而且”。如:“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
“且夫”用于句首,表示更進一層,可譯為“再說”。
3.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4.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還是”。如:“豈吾相不當侯也?且固命也?”(《史記·李将軍列傳》)
二、副詞
1.将、将要、就要。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暫且、姑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3.将近。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且”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
一、語法分析推斷。副詞在句中做狀語,其作用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所以“且”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并且前面是名詞或代詞(主語)時,“且”一般是副詞。如“不出,火且盡”(《遊褒禅山記》),其中“火”是名詞(主語),“盡”形容詞(謂語)。再如“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其中“吾”是代詞,“報”是動詞。
當然,也有個别情況,如“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且”的前面是動詞“以為”,後面是動詞“噬”,可“且”要理解為副詞“将要”“就要”,這時需借助試着翻譯的方法,用意義來确定它的用法。
二、連詞“且”前後的詞或短語在性質上有相似或相近,其前後的詞或短語在意義上存在一定的聯系,仔細分析前後詞或短語之間的關系,結合試翻譯來分辨連詞“且”的具體用法。如“河水清且漣漪”(《詩經·伐檀》),“清”與“漣漪”,都是陳述“河水”的情況,并且互換位置,意思的表達仍然清楚明白,可翻譯成“又”,所以此句中的“且”表示并列關系。又如“彼所将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不過五六萬”和“已久疲”,都是陳述句中“中國人”的,一個從數量上,一個從情勢上,翻譯時完全可以加上“并且”“而且”,可見此句中的“且”表示遞進關系。如果要翻譯成“尚且”,那就是讓步關系,如“禍且不測,敢望報乎?”(《中山狼傳》);表示選擇關系時,多用在問句中,列出相反或相對的兩種情況,可以是兩個分句,如上面的例子,也可出現在一個句子中,如“焉足以知是且非耶?”(《答李翊書》)
三、看删除變化。在翻譯時,“且”的意思不作翻譯,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的,一般可以判定為連詞,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論語·述而》)。“且”的意思不翻譯時,句意出現變化的,一般是副詞,如上面例子中的“年且九十”,意思是就要九十了,可還沒有到九十歲;把“且”不翻譯就成到九十歲了,明顯不是原文要表達的意思。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第1017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