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直上一線牽
——飄飛在古詩詞的風筝
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鸢。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将兒女上青天。
——明·徐渭《風鸢圖》
明媚的春天,陽光笑呵呵的,喜鵲、黃鹂、布谷等各色鳥兒,聚在河湄翠柳林中開起了起音樂會;麥苗綠油油的,菜花金燦燦的,彩繪出三月的錦緞,正是踏青放風筝的好時節。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争上白浪河,
紙鸢兒子秋千女,亂比新來春燕多。
——清·郭麟《竹枝詞》
舉目仰望,碧空如洗的藍天上,蝴蝶、燕子、雄鷹、金魚形态各異的風筝當空飛翔,賞心悅目。郭麟的詩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放風筝的歡樂情景。你看,清風中風筝上下翻滾:
昂藏意氣入雲煙,喜放風筝到九天。
要識扶搖能直上,全憑一線手中牽。
——清·鄭用錫《小孫放風筝志勖》)
風鸢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
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飛上碧雲端。
——清·楊米人《都門竹枝詞》
古人叫風筝為“紙鹞”或“紙鸢”。
相傳“墨子為木鹞,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隻“木鹞”應該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筝雛形。
從隋唐開始,造紙業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筝。《武林舊事》記載:“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鸢,日暮方歸。”
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筝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古筝那樣的聲音。據明代陳沂的《詢刍錄》雲:“五代李邺于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為戲,後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筝鳴。”于是就有了“風筝”的叫法。
夜靜弦聲響碧空,官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
——唐·高骈《風筝》
高骈這首詩印證了《詢刍錄》裡的說法。
春衣稱體近清明,風急鹞鞭處處鳴。
忽聽兒童齊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清·楊韫華《山塘棹歌》
古人還有放風筝能避邪、放晦氣的說法。《紅樓夢》裡描寫:“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
何處風筝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清·駱绮蘭《春閨》
斷線的風筝,“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因而,别人放斷了線的風筝不要拾,那是放掉的“晦氣”。
偷放風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沒尋拿。
有人指點春郊外,雪下紅襖便是他。
——明·徐渭《題風筝畫詩二十五首》
詩中的兒童膽子太大,上課時竟然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地溜出去放風筝。老師讓同伴去捉拿,沒有找着。不過鮮豔衣服出賣了他的蹤迹。孩子的确天真、淘氣。放風筝是孩子的一大樂事。
槐榆舒綠柳含青,陣陣東風拂面生。
最是兒童行樂事,置身檐瓦放風筝。
——清代轶名詩
他們興緻勃勃,樂此不疲。古詩詞中寫孩子放風筝的最多。
雨餘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鸢跋扈挾風鳴。
——陸遊《觀村童戲溪上》
兒童騎着竹馬牽着風筝在地面上奔跑,隻顧仰臉看“紙鸢”,不料卻晃悠悠連人帶“馬”沖進了爛泥塘裡。孩子天真可愛、歡樂自在的神态躍然詩中。
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
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筝五丈風。
——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詞》
這群孩子有點急躁,也有點笨。沒有風就放風筝。風筝飛不起來,好不掃興;還罵天公不給力,不給點風。可謂憨态可掬!
放風筝還成就了清代莊有恭的“神童”之名。莊有恭兒時放風筝,落到将軍院裡,他便闖進将軍府要風筝。将軍正與客人下棋,喝問他:“小孩來幹啥?”莊有恭據實回答。将軍問:“你會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對子,有什麼難的!”“能對幾個字的對子?”“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将軍就指着壁上一幅畫道:“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指着兩人對弈的棋局應聲答:“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将軍提防提防。”從此他的文名大振。
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遊。
——唐·元稹《寒食日》
放風筝是老少皆宜的娛樂健身活動,适合舉家出動。
我亦曾經放鹞嬉,今來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駐遊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
——明·徐渭《題風筝畫詩》
這首詩如畫卷一般徐徐展開,讓我們看到春天裡,老幼争放風筝的情景。《續博物志》中說:“春日放鸢,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以洩内熱。”放風筝這種活動,讓人們呼吸到了早春的新鮮空氣,鍛煉身體。放風筝中得到樂趣的,不僅僅是兒童,還有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晚涼退食無馀事,坐與兒曹挽紙鸢。
——宋·賀鑄《局中歸》
出從父老觀秧馬,歸伴兒童放紙鸢。
——宋·陸遊《題齋壁四首其四》
老人雖不一定牽線放飛,卻分享到兒孫的快樂。
花信幾番憑妾寄,情絲一縷被郎牽。
——清·吳我歐《美人風筝》
風筝裡還有淚水離别與相思。細線能牽千裡遠,一端系着在閨中的女子,一端系着離别的情郎。藍天飄飄的風筝,給渴盼美滿愛情的閨中女子帶來渺渺的希望。
向曉晴曦挂頭巅,和風吹透杏花天。
莫嗔侍女偏多事,偷把紅絲系紙鸢。
——清·王蜀瑜《錦江花朝竹枝詞》
閨中千金攜丫鬟一起放飛手中的紙鸢,說是放鸢,真實的意圖隻有她自己知道。想把自己的心思告訴心中所系之人,卻又礙于顔面,難于啟齒,即使是最親近的侍女也得提防。擡頭望天,想着雲中寄來錦書。一個“偷”字把少女的那種羞澀之态凸現出來。
藍天白雲下,草色泛碧,楊柳如煙,花事漸濃,随處可見手牽着風筝引線,或奔跑、或漫步、或時而仰望藍天無憂無慮的孩童。
微和澹澹錦宮城,柳色青青天氣晴。
三較場中寬敞好,兒童逐隊鬥風筝。
——清·吳好山《笨拙俚言》
趁東風,放引線,放飛着美好的心情!遠近高低、顔色豔麗、造型優美的風筝:
避雨飛來芳草地,乘風遊遍綠陽天。
——清·張劭《紙鸢》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