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海上絲綢之路隻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那不意味着隻有一條路,也不意味着出發地隻有一個地方,更不意味着貿易的,隻有絲綢。
陸上絲綢之路起于秦漢,盛于唐,衰于遼宋,絕于元,因為陸地運輸的成本問題,絲綢是主要貿易品。
但海上絲路的成本就少很多了。所以貿易的商品非常多元化。
但無論怎麼多元化,對于商業來說,成本才是最主要的東西,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商業要素。
成本是所有商業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泉州
那麼海上絲路貿易的東西主要是什麼?輸入的,主要是犀角,象牙,香料,銅礦等,你看到這些輸入的東西就知道,這些東西需要的是各種工匠來加工,這是廣州聞名的東西嗎?
廣州是一個有兩千年曆史的貿易港,出名的是貿易,并不是工藝,工藝是哪裡出名?肯定是蘇浙啊。
外來的船,除非是遇到台風季,為了搶時間,或者是為了保險起見,才會在廣州卸貨,轉陸運,不然,肯定是要直接去泉州和甯波。
其二,你要看卸貨地點的輻射地區,泉州卸貨輻射的是福建,江西,廣州卸貨輻射的廣東,湖南,廣西,雲貴川,甯波卸貨輻射的是蘇浙,安徽和整個北方地區。
但船不是在一個地方就一次性把貨全卸完的,是一個地方卸一些,分批卸完的。
卸貨是這樣,上貨自然也是這樣啦。
海上絲綢之路
你隻要稍微打開地圖,看看中國古代輸出的産品的生産地,就會知道哪裡才是起點。
唐時,主要貿易品無論海陸都是絲綢,絲綢曆來都是長江流域的拳頭産品,廣州撐死了就是攪和一下四川來的布料。
到了宋代,北宋的主要産品就多了很多,紙品,布料,金銀工藝品,瓷器,北宋的瓷器,全都在北方,汝窯在河南汝州,定窯在河北曲陽,官窯(舊官)不用說在河南開封,鈞窯在河南禹州,隻有哥窯窯址不知道,但四個大窯都在北方,剩下的那個即便在南方,也不會超出景德、龍泉這個範疇,那離泉州和甯波更近。
古代陶瓷
那這些地方生産的瓷器往哪裡運?難道不是甯波和泉州更近嗎?非要翻山越嶺來廣州?
廣州在當時的特産是什麼?
蜜餞,沒錯,這才是最大的特産,而且是高端零食,古代隻有廣東能大量出産。這些玩意,主要還是國内人才消費得起,國外的市場比較小。
端硯,古代端州就是現在肇慶,文房四寶之一,但當時,端硯是官控的,主要還是在國内流通。
藥材,嶺南的藥材是不錯的,但這又是國内流通的貨色,對外比較少。
于是,你來告訴我,廣州作為起點的主要拳頭産品是什麼?
即便是把産品來源範圍加大,輻射到廣西,湖南,雲貴川,商品的種類會有,但是數量上,肯定不夠多。
南海一号模型船
海運玩的是什麼?大宗啊。
然後是次要因素,又非常重要的因素,你作為海上思路起點,造船業得發達吧?
我就沒聽過過廣東的造船業發達。
福建是8山1水1分田,材料不缺,泉州又是老港,有大量工匠,最關鍵的是,技術這玩意,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的,宋朝時期,所謂的南方開發,主要是長江流域,不是嶺南,整個嶺南,你看文獻是,出現最多的,就隻有廣州和雷州,在這種情況下,技術是沉澱不起來的。
一個是對内貿易的集散港口,一個是流放之地。
到了南宋,南宋的首都就在杭州,他們有什麼理由舍近求遠?
廣州成為主要港口,那是明朝中後期之後的事情了。
福建和浙江被海盜和倭寇攪和得不得安生,官方全都盯着福建和浙江,連走私都艱難。
這段時間裡,廣州相對平靜,加上有葡萄牙人來大量貿易,廣州才逐漸後來居上的,到了清朝,就隻有廣州一個對外港口,所以廣州才開始騰飛,但這時候,早就沒什麼絲路這個說法了,這個時期,主要的貿易産品已經完全是瓷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