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昔有吳起者,
母殁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
其心不如禽。
編者案:在這首《慈烏夜啼》中,白居易特别強調了人倫教化,對戰國人吳起不參加自己母親葬禮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抨擊,認為這樣的人連禽獸都不如。應該說,白居易就此對吳起的批評是符合情理的。但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吳起在戰國時期的活動以及對曆史發展的貢獻。
吳起,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是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吳起生活在春秋之末戰國之初,各諸侯國經常互相攻戰,戰争連綿不斷。吳起自幼刻苦學習,志向遠大。青年時期離衛去魯,拜曾參為師,不久棄文從武,潛心研究軍事理論與以往戰争的經驗教訓,特别注重研究前軍事家孫武的軍事理論,造詣頗深。後由魯相公儀休推薦,被魯穆公拜為大夫。吳起治軍的特點是,嚴于己而寬于人,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 ,齊國進攻魯國。魯穆公為抗擊齊國的進攻,選派吳起為将抵禦齊軍。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 用以麻痹齊軍将士,驕其志,懈其備,然後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過半,魯軍大獲全勝。吳起破齊,顯露了他的出色的謀略才能。但是,由于齊國的離間,魯穆公不久即解除了他的兵權。
關于吳起,曆史上還有一些相關的記載。吳起在魯國跟随曾子學習時,曾子很喜歡吳起的聰明,但在吳起就學期間,他的母親去世了。吳起由于自己對母親立下的誓言(不做卿相之類的大官,決不再回到衛國)沒有實現,竟然不去奔喪。吳起的舉動極大地違背了儒家關于孝道的傳統,曾子與吳起絕交并将其逐出師門。既然學習儒術不成,吳起幹脆跑去從軍。不久後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君聽說吳起有大才,便想拜吳起為帥出征抵禦齊國。隻是吳起娶了齊國的女子為妻,魯君對此放心不下,吳起為了消除魯君的疑慮,便殺了自己的妻子,以此來表明自己與齊國沒有任何關系。于是魯君最終拜他為帥。後來,吳起統率魏軍攻打中山國時,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輾轉呻吟,痛苦不堪。吳起巡營時發現後,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這位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便大哭起來。别人問:“你兒子僅僅是個普通士兵,卻得到将軍為你兒子吮血,應是光榮之事,為什麼還要哭呢?”士兵的母親說:“不是這樣呀,前幾年吳将軍為我孩子的父親吮吸瘡口,結果他的父親直到戰死也決不回首。今日吳将軍又為我的兒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兒子要死在哪裡了,我因此哭。”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吳起為人行事具有極強烈的功利性,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白居易說他禽獸不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正确的,而這種性格确實也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