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堤員汪晗監測記錄水位變化數據。
長江日報記者丁越強 攝
袁明玉正在用竹竿探測江灘内積水深淺。
長江日報記者覃柳玮 攝
武漢兩江大堤上,留下過一代又一代守堤人的腳印和身影。今年,大堤上擔當大任的年輕面孔越來越多。7月8日,長江日報記者尋訪到一批“90後”守堤人,他們在父輩曾經奮戰過的地方,勇往直前、擔當重任,在風雨中守衛大堤,守衛武漢。
◎武金堤
迎着大暴雨為巡堤開路
23歲小夥守險段心不怵
7月8日上午8時,武金堤上大雨初歇,風勢卻沒有減弱。巡堤歸來的徐國柱放下手中長竿,轉身拎起沙袋,鋪在哨所旁一處濕窪地上。這是他參與群防上堤的第4天,他和小隊成員駐守武金堤楊泗矶險段,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巡堤,吃住都在一個簡易集裝箱裡。
23歲的徐國柱是青菱街橫堤村改制集團公司的監事。5日,按照洪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部署,他成為青菱街第一批上堤駐守的青年突擊隊員。
巡堤耗費體力,近1公裡的堤段,往返一趟需要近1個小時,短暫休息後便開始第二輪巡查,一天至少巡10次。雖然年紀小,徐國柱做事卻認真靠譜。他告訴記者,他曾當過2年勤務兵,身體素質很好,能輕松跑5公裡。連日強降雨後,堤岸泥濘濕滑,水位漲幅明顯,徐國柱主動請纓,“我年輕,可以多出去巡幾趟”。
武金堤楊泗矶段因無外灘,江水直接沖擊大堤,過去曾發生多處管湧險情,是在國家防總挂過号的險段。上堤第一晚,他們就遭遇了一場大暴雨。江風呼号不止,雨水打在集裝箱上,像冰雹砸下來一樣。然而雨下得越大,巡堤越要勤。晚11時,小隊冒着大雨出發,沿近江一側巡視,觀察水中有無漩渦。徐國柱走在最前面開路,雨水模糊了視線,手電筒也隻能照亮腳下的路。經過一片草叢時,一條蛇盤旋在地上,腦袋尖尖的,離他不到半米。再次回到哨所時,渾身濕透。
徐國柱常聽老一輩隊友講述1998年在武金堤抗洪搶險的事。當時江水已經漫上堤岸,青菱街所有村民出動,和武警官兵一起搬沙袋,築起半人高的沙袋牆,幾天幾夜都沒合眼。22年後,徐國柱等一批“90後”站上前輩曾經奮戰過的地方。他指指哨所旁的防汛備料,黃沙、分口石、瓜米石都已到位,“這次我們的準備更加充足”。
徐國柱91歲的爺爺得知孫子戰鬥在防汛一線,為他豎起大拇指。徐國柱說,爺爺常教育他,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我一定拼盡全力,守好大堤”。
◎武湖街江邊
眼看水位上漲坐立難安
25歲突擊隊員摸黑背老人轉移
7月3日,武湖街濱湖社區緊急成立20人的青年突擊隊,25歲的社區居委會委員陳康成為其中一員。
7月6日晚,轄區熟地隊附近的水位上漲到27.03米,眼看就要超過27.30米的警戒水位,陳康坐立難安,還有6位老人在江邊小堤上,要趕緊讓他們轉移。當晚,陳康和3名值班人員拿着手電筒,摸黑走到村民家裡,告知他們撤離。來到劉爹爹家,他正不慌不忙吃晚飯。陳康讓劉爹爹趕快收拾衣物準備撤離。劉爹爹再三推脫,說老伴癱瘓在床,腿腳不利索,“我們在家很安全,水漲起來了,我們再劃船出去。”劉爹爹指了指門口一艘小船。而此時,水位離房屋不到1米了,如果晚上大暴雨,水位漲起來,就來不及了。
陳康再三勸說,劉爹爹才答應轉移。陳康背起劉爹爹的老伴,小心翼翼地從河邊往堤上走,“剛下過大雨,都是泥巴坑,雜草叢生,還擔心踩到蛇”。晚上10時左右,江邊小堤上的6名村民被安全轉移到熟地隊辦公室。
陳康又馬不停蹄購買床、被褥、水、泡面、電扇等生活物資,幫老人鋪好床墊,每天中午和晚上給他們送盒飯。
在武漢南端,江夏區法泗與嘉魚交界處的斧頭湖南大堤上,堤内的稻田、魚塘已經被水淹沒,小橋隻露出欄杆頂部。24歲的法泗街永豐村幹部李曆第一次上堤,第一次在堤上守夜。上堤時,雨很大,汽車的雨刷器開到最大都看不清路。值守時,他穿一條下水褲,即使再套一件雨衣,也會有雨水浸入,褲子裡總是濕的。晚上風很大,吹得湖水拍打堤岸,無法入眠,總擔心水漲得更高,稍有響動就爬起來巡堤。他說:“我們辛苦一些不要緊,一定要守住大堤,保障村民的安全,盡量減少損失。”
◎漢陽江邊
父子兩代都是守堤人,
“90後”兒子第一次獨當一面
今年汛期,是30歲的肖明君第一次帶領小組巡堤,也是他第一次和父親同班巡堤。
肖長星和肖明君父子同在漢陽區五裡墩街轄區的紅光科技集團工作。肖長星曾參加1998年抗洪,有多次巡堤經驗。肖明君參加過2016年、2017年的防汛,今年成為巡堤小組長。父親不放心,特意和兒子分在一個班。
7月8日,漢陽區輪渡客運閘前,肖明君拿着交接班表,一一核對時間,實時關注水位變化。“上了堤,就是責任。”他記着父親的話,巡堤中仔細查看水面漩渦、進水位置等注意事項,這是他們從經驗豐富的前輩身上學到的。
“他責任心增強了不少,讓我很驚訝,對他的擔憂消除了。”肖長星評價兒子,他從睡前想着明天去哪玩,變成了提前在黑闆上寫任務督促自己;從父親催着起床,變成了早起叫父親起床,以前鬧鐘吵不醒,現在心裡放着事,一大早5時許就醒了。
袁明玉的爸爸也參加過1998年抗洪。那時自家漏水,爸爸也沒有時間回家修。“我還記得我媽說,爸爸是出去為人民服務了。2008年,爸爸因公殉職,被追授為優秀共産黨員。我站在大堤上,仿佛是從爸爸手裡接過了任務,肩上有一種使命感。”
29歲的袁明玉是青山區工人村街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因為在防疫工作中表現突出,3月14日火線入黨,成為一名預備黨員,現在又轉戰防汛一線。
7月8日上午10時,他第一次巡堤。雖然是第一次,袁明玉卻不生疏,不停用竹竿翻看水邊的草叢,查看是否有滲水情況。“我們前期接受了培訓,沿水邊走的人要借助波浪起伏的間隙查看有無險情,另外兩人注意觀察水面有無漩渦,堤坡有無裂縫、塌陷、滑坡等險情發生。”
據了解,在此次防汛工作中,6名“90後”成為工人村街的重要力量,主動承擔夜班任務。
◎武昌月亮灣閘口
兒時被水圍困獲救,
“90後”姑娘上堤守家園
“上午11時,水位27.55米,超警戒,需持續加強密切監測……”7月8日,在武昌江灘月亮灣閘口附近,30歲的女巡堤員汪晗一邊仔細查看水位樁上的水位數據,一邊掏出筆記本認真記錄。
汪晗來自武昌區徐家棚街徐東社區,是一名社區工作者。“這是我第一次上堤參加巡查。”她說,清晨5時就起床,5時10分出門,騎自行車從青山建設十一路出發,沿臨江大道騎行17公裡,6時不到就趕到武昌江灘月亮灣閘口值守點。巡查往返約3.8公裡,耗時約1小時。天上下着雨,盡管穿着雨衣,汪晗的頭發還是被打濕了,腳上的運動鞋也浸透了。
對1998年武漢抗洪的情景,汪晗記憶猶新,“當時水特别大,淹到大腿和腰部,學校被迫停課”。那年,她剛8歲,在青山區原一冶十小上二年級。解放軍和民兵蹚着水推着充氣救生筏,把滞留學生一個個送回家,一直送到小區門棟,再把同學們挨個抱上樓。
“如今,該我們站出來守護家園了。”汪晗說,得知這次防汛要增派人手,社區全體人員都自願報名上堤,為安全度汛出力。
27歲的鄭墨是硚口區六角亭街政務中心的工作人員。4年前,她和家人也曾被水圍困。2016年7月,恩施暴雨,鄭墨與外婆被圍困在老家,“一樓的房子淹了一半,我們在二樓等待救援”。鄭墨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武警官兵使用挖掘機将她們轉移到安置點。
那一年,她第一次認識到防汛的重要性。
2019年,鄭墨來到武漢,考進六角亭街政務中心。今年4月,單位就召開了防汛動員會。全市防汛啟動應急三級響應後,鄭墨與同事上堤了。
在一位老師傅帶領下,鄭墨學到不少要領,“要注意看土地裡有沒有水浸出來,如果浸出清水,是正常現象,如果是渾水,說明土地松動,要格外小心”。有時還要用手按壓,如果土地松軟程度異常,就要警惕。
“以前,别人守護過我,現在輪到我守護他們了。”鄭墨說,當她穿上雨衣走上堤岸,感覺到自身責任重大。
(長江日報記者陶可祎 劉娜 張奔設 譚德磊 王靜文 覃柳玮 見習記者常麗華 通訊員陳夢凡 王偉 詹鷗 羅文 黎瑞 俞倩葦 趙钰玲 劉麗菲 彭亞楠 王玉雪 統稿:胡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