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的底子薄,起步低,經營上頗讓夏瑞芳費思勞神,但他心眼活泛,做事不囿于那些規規矩矩,而且交遊廣泛,朋友多,路子廣,對市場變化又非常敏感,精明的商業頭腦和開放的胸懷,促使他一步步向更高遠的目标邁進。
熟悉圖書市場的夏瑞芳很快意識到,隻做印刷多受制于人,成本偏高,利潤也受限,他的目光轉向了出版上遊環節,要自己策劃和編印圖書,自己賣,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随着西方文化逐漸進入中國,當時社會學習英語的風氣漸盛,連光緒皇帝都号召大臣們學習英語。上海是開放口岸,十裡洋場,自然得風氣之先。上海市民學習英語的需求很大,市場上也有不少英語教材,但是這些教材都是外國人編寫,編者不懂中國人的學習習慣和需要,教材沒有中文譯注,對于初學英語的人,用起來極為不便。
夏、鮑幾人畢業于清心書院,學習過英文。他們憑自己的經驗, 意識到英語教材市場有很大的潛力。特别是夏瑞芳,他自己曾苦學英文,有親身體驗,所以能夠了解英語學習者的需求。夏瑞芳的女兒夏璐德說,他的父親會“深夜讀英文報紙來學習英語,甚至為了使外國人更容易發音,将自己的姓由流行的Hsia改成了How。”如果自己策劃,編印什麼書才好賣呢?夏瑞芳經過市場考察,有了自己的判斷。他找到一本英語學習的初級教材《華英初階》,請謝洪赉重新譯注。
謝洪赉(1872—1916),祖籍浙江紹興,字鬯侯,号寄塵。因體質偏弱,中年時因肺病常年寄居廬山,又自号廬隐。受父親影響,謝洪赉自幼信奉基督教,11歲時被選送到蘇州博習書院(東吳大學前身)讀書,21歲時畢業。謝洪赉不是一個普通的英語翻譯者,他勤奮好學,中西學問都很紮實。在博習書院畢業時,受到書院院長潘慎文(Alvin Pierson Paker)博士的賞識,被潘留在身邊幫助他和夫人做翻譯。謝洪赉曾經翻譯過數理化課本,其中最有名的是《八線備旨》(即三角函數),曾被梁啟超等在《西學書目表》、《東西學書錄》著錄。1895年潘慎文調任上海中西書院院長,謝随至,擔任圖書管理員,并開始學習日文。中西書院是外國教會在華舉辦學校中規模最大的一所,人員衆多,藏書甚富,這樣的工作環境對謝的見識和學問增長極有助益。謝洪赉到中西書院的第二年即升為教授,仍幫助潘慎文做翻譯。業餘時間他開始為上海各雜志寫稿,多是依據外國報刊進行摘譯的文章。謝洪赉家族與鮑家、郁家都有親緣關系,且都是教會中人。有此機緣,夏瑞芳找謝洪赉為商務編譯《華英初階》,是順理成章的事。自此,謝洪赉助力商務,使之順利開啟了出版之門。
《華英初階》一書的内容來源于印度,是英國人編寫給印度人學英語的初級教材,傳入中國後,有不少初學者使用,但是沒有中文譯注,購買者寥寥。按照夏瑞芳的策劃,謝洪赉将此書加以中文注釋,英漢對照,非常适合當時英語初學者的需要。改版後的《華英初階》于1898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行。該書本子薄,定價低,因其方便了讀者,廣受歡迎,“行銷一時,利市三倍”,為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業務淘到了第一桶金。
夏瑞芳初涉出版,就一炮打響,奠定了商務印書館由印務向出版轉型的第一塊基石。《華英初階》,作為商務印書館曆史上的第一本出版物,因其開創性的意義,被後人視為商務出版的“圖騰”,後來又多次重印,獲得極大成功。
《華英初階》牛刀小試之後,嘗到甜頭的夏瑞芳一鼓作氣,請謝洪赉繼續擔綱,進行翻譯和編寫,陸續推出《華英進階》多冊,銷路仍然很好。英語學習類書籍暢銷,夏瑞芳再接再厲,後續又出版了“将皇家課本加注的《華英國學文編》及其首冊《華英國學文編訓蒙篇》,以東方課本加注的《華英亞洲課本》及其首冊《華英亞洲課本啟悟集》。另外還有加注的初級英語語法”。1901年出版的英漢雙解詞典《華英音韻字典集成》也是由謝洪赉編譯,“篇幅極大,達25開2000面”。這些産品形成了商務早期的英語教材系列圖書,除了經濟上獲利之外,在社會上亦産生了不小的影響。
謝洪赉在商務印書館初涉出版的時期,發揮了特别重要的類似“總編輯”的關鍵角色,夏瑞芳聘請謝洪赉擔綱這段時期的英語系列教材的“總編輯”,可謂慧眼識英才。謝洪赉的女兒回憶:“時商務印書館草創伊始,凡有關譯著之事,莫不就先君詳為磋商。而先君則以發行書籍,為推進教育之利器,編撰譯述,乃啟迪民智之前驅,辄不辭勞瘁,樂于臂助。是以該館刊印各書,均先送先君過目審定。雖不居總編輯之名,而任其實,後始推薦邝富灼先生擔任英文部總編輯。至先君所編之《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等書,實為國人學習英國語文之最早課本。商務印書館後來形成我國書業界巨擘,先君與首事諸公,實有同等之勞績。”
《華英初階》尚未上市,商務印書館便開始在《中外日報》刊登 新書預告。1898年9月17日的《新出〈華英初階〉》廣告語說:
是書原名《英搿列虛潑列茂》(即English Primar,本書作者注),惜無華解,學者恐難領悟。爰請西學名儒增注華字,其中句語明晰,釋解精詳,凡初習西文者所必讀。蓋此書既中西并列,不但使教習便于指授,并使學者易于揣摩,速于進境,誠屬西書中之善本。倘将此書檢閱一通,乃知益人匪淺。現書寄存本館代售,零購每本實洋一角五分,批發格外從廉,以廣銷行。仕商惠顧請至上海北京路美華書館西首秋字四十一号。另有代售處○上海廣學會總局○華英大藥房○美華書館格緻書室○六先書局○格緻彙報館○光照書局○杭州體仁醫院○求是書院○下城信一堂○無錫萃新時務書室○甯波崇新書塾○竹根齋○蘇州博習書院及各處華英藥房。二本即日出書。此布。
商務印書館代啟
《華英初階》一書不僅簡明實用,定價便宜,而且方便購買。其 代售點在上海、江浙一帶多達14處,加上各處“華英藥房”,已形成了成片的銷售網點。商務還将報館、藥房、醫院等開辟成圖書代售點,頗有“借雞生蛋”的商業智慧。這種不拘一格、直達目标的行事方式,明顯就是夏瑞芳的做派。9月17日的這則廣告持續在《中外日報》刊登了多次,旨在為新書造勢。
1898年11月4日,商務印書館又在《中外日報》刊登新書廣告《新輯〈華英進階初集〉》,其廣告語為:“《華英進階》一書,即原名《English First Reader》是也。今特聘博通西學名儒詳譯,西文旁加華字句語,則明晰易曉,注解亦精細無訛,不但使教習便于教授,并使學者易于揣摩,速于進境,實為華人習洋文之要書。前曾輯《華英初階》,成書以來購者絡繹不絕,頗蒙稱善,爰續輯一編,以益後進。”1899年10月3日的《中外日報》,又刊登了“新出合訂《華英進階全集》廣告”。11月25日的《申報》,也刊登了商務印書館宣傳《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的圖書廣告,該廣告雲:“此書早經中國官紳及教會之書院、學塾藉以課授生徒,均稱便益。現将《華英初階》及《華英進階》初、二、三、四、五集合訂一本,精緻異常,每本零售實洋三元,批發格外公道。初學英文者,固當備,即英文已入門者, 亦宜家置一編,俾資參考而期精進。”
《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的巨大成功絕非偶然。一則,夏瑞芳和鮑鹹恩等人不僅懂英語,而且了解圖書市場和讀者需求;二則,謝洪赉的翻譯和編輯加工水準堪稱一流,可謂點鐵成金。他譯著《華英初階》等書不是簡單地照譯照抄,而是從便利英語初學者出發,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改編,采用英漢對照的編排方式,已初具近代英語教科書的模型,其編譯方法有首創性,成為後來中國人自編英語教材的良好範例。有學者稱《華英初階》等書的成功,是“商務創辦人的‘市場調研’與英語專家謝洪赉‘學術分析’的雙重選擇的結果”,可謂洞見。
《華英初階》及《華英進階》讀本對于當時英語學習者的影響,可謂全民覆蓋。無論是皇親貴胄、學者名流,還是庶民百姓、青少學子,無不将之作為學習英語的必備教材,稱頌喜愛,贊譽有加。
《華英初階》至1917年已印行63版,1921年達77版,直至1946年還在重印。《華英初階》及《華英進階》的銷售不限于國内,商務後來的分館和售書處遍及世界各地,該系列圖書也遠銷新加坡、日本等國。該套書曾被張元濟送到宮廷之中,成為光緒皇帝學習英語的重要讀本。周作人、胡适、梁漱溟等人回憶自己初學英語時使用的課本,都清楚地記得是商務印書館的《華英初階》和《華英進階》。更讓夏瑞芳欣喜的是,這套書逐漸成為當時小學和中學學堂教授英語的主要教科書,被譽為“真教科之善本、譯學之模範”。可見高度靈敏的市場嗅覺和高質量的圖書内容,是一本書暢銷不衰的制勝法寶。
《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等書的出版,不僅大大增強了商務印書館的市場影響力,一舉改變了商務印書館的“印刷作坊”形象,也堅定了夏瑞芳進軍出版的信心和決心,可以說是商務印書館由一個印刷企業轉型為綜合性出版企業的重大契機。
【選自《中國出版家·夏瑞芳》(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第1版,文字略有改動)】
系列文章推薦:
少年行止——夏瑞芳的求學之路
夏瑞芳的打工歲月
商務初創:多種經營打基礎
商務創立前的時代和家族背景
大上海的小作坊——商務印書館創辦緣起
從印刷工人到出版企業家——《中國出版家•夏瑞芳》前言
責任編輯:彭穎
作者簡介
黃嗣:出版人,編審,現任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業務部主任,曾任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長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從事出版工作20餘年,發表文藝評論和出版理論研究文章多篇。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衆号的所有内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請勿使用
歡迎合作、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