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徒生,就不得不說,原本在文學領域裡并沒有“童話”這種文學形式的。
在《安徒生童話》之前,《格林童話》《鵝媽媽的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已經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但它們是作為民間故事被傳播的。
這些故事是民衆業餘生活中茶餘飯後打發無聊的創作,并不是專門講給小孩子聽的,所以在現在很多人認為,這些故事對小孩子來講過于暗黑、恐怖。因此才會有“童話根本不合适給小孩子看”的觀點。
不過,安徒生的童話跟它們完全不同,他就是旗幟鮮明地說過,他是為孩子們寫的。
其實最初安徒生主要是寫劇本、小說、散文,他的小說《即興詩人》一度成為當時丹麥乃至歐洲的暢銷書。
那安徒生為什麼會寫童話?
我認為這與他卑微的出身、缺愛的童年和坎坷的情感經曆有關。
缺愛的童話讓安徒生一生都渴望被愛安徒生出身社會底層,父親是鞋匠,母親是洗衣工。家裡很窮,但父親喜歡讀書,這對安徒生一生影響深刻。
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再婚,安徒生被送到寄宿學校,但生活依然貧困。
不識字的母親也很難給安徒生好的生活環境。而且母親遇到不順時,常常酗酒,酒後常常打罵安徒生,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并不快樂。
在《我的童話人生》裡,明顯能夠感覺到安徒生字裡行間對父親的懷念之情,數次提及父親很喜歡讀書,視同樣出身微賤的法國皇帝拿破侖為英雄。
在自傳中,安徒生對母親未有過多的描述,但他愛着母親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母親未能給 他适當的愛,這對他的童年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安徒生後來離家多年,很少回家。
另據國外一些資料研究,在寄宿學校時,青春年少的安徒生受到校長夫人的騷擾,這不當的“感情”把安徒生吓壞了,給他帶來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
因此,在安徒生的成長過程中,情感關系并不健康,給他帶來的是創傷,他的内心是非常缺愛的,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愛。
長大後,安徒生遇到過幾個喜歡的人,但始終未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情感關系。
有不少哥本哈根的學者分析認為,安徒生是雙性戀。他渴望愛,渴望被愛,遊離于同齡的青年男女之間。
安徒生喜歡自己的收養人科林的兒子,愛德華·科林。他在自傳中寫道:
“我覺得他真摯地愛我,而感情豐富的我則把整個的心靈都交給了他。”
但據說愛德華對安徒生若即若離,客氣而冷漠,于是安徒生轉而追求過愛德華的妹妹露易絲·科林,但遭到了愛德華的強烈反對。
之後,安徒生也喜歡過瑞典歌劇演員珍妮·琳德,在自傳裡,安徒生與珍妮之間的感情更像是兄妹情、手足情。
總之,不論哪一段感情,最終都破滅了,安徒生始終孑然一身。
安徒生14歲時離開家鄉,去哥本哈根尋求出路。
在哥本哈根,他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資助,有了讀書的機會,同時他被貴族科林收養。由此逐漸進入貴族、富豪們組成的上流社會的圈子中。
盡管他進入了“上流社會”,與他來往的不是達官就是顯貴,但其實在門第觀念根深蒂固的社會裡,安徒生想要讓那些貴族從内心裡認可自己是非常困難的。
雖然他在自傳裡說,他相信愛德華是非常愛他的,但愛德華對安徒生始終保持着距離。
愛德華後來跟一個女孩結婚,婚禮前一天安徒生才收到消息。所以深愛着愛德華的安徒生非常失落。
而且安徒生曾表示要在自己死後把遺産留給愛德華,愛德華對此不屑一顧,拒絕了安徒生的心意。或許在貴族出身的愛德華心裡,安徒生 永遠隻是一個窮小子。
而安徒生與英國作家狄更斯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讀過,出身于小職員家庭的狄更斯當時也非常有名了。
安徒生拜訪狄更斯,狄更斯得知暢銷小說《即興詩人》隻給安徒生帶來了19 鎊的收入時,根本不信,調侃道“你準是說每一頁十九鎊吧!”
安徒生自己也非常悲哀地表示,“我的英譯者比我這個作者掙的錢多。”
據說安徒生在狄更斯的莊園住了一個月,安徒生走後,狄更斯表示,這一個月像一生一樣漫長。所以狄更斯骨子裡是看不起安徒生的,認為安徒生是鄉巴佬。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安徒生十分渴望能夠真正融入上流社會的圈子,但事實上,他身邊很多達官貴人從未真正從内心裡接 納他。
而且,盡管安徒生多年來一直“混迹”于上流社會,但顯然安徒生是一個不擅長投資理财的人,到死都過得比較貧窮。
所以安徒生一生處于自卑的情結之中,原生家庭的影響、感情上的失意、生活中的困頓、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讓安徒生非常孤獨。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安徒生很孤獨,強烈的孤獨。
于是他在文學創作當中追求生命的意義,追尋自身的價值。
最早是寫劇本、小說。長篇小說《即興詩人》成為當時的暢銷書。這個時候他陸續開始童話創作。
30歲的時候,安徒生意識到童話對自己的重要性,開始寫“供孩子們閱讀的童話”,當然,私下裡,他希望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可以讀。
實際上開始的時候,他的童話遭到很多人的批評,大家勸阻他不要再寫下去。但安徒生感到“我本來甘願停止寫作童話的,但童話偏偏從我内心奪路而出。”
後來,《堅定的錫兵》《牧豬人》《陀螺與球》等故事被搬上了皇家劇院和一些私營的劇院舞台。
安徒生說“我深信不同年齡的人都會對它們感興趣。演員們講的絕大部分都使孩子們快樂無比;相反地,年長一些的人卻對較深的寓意感興趣。”
所以,安徒生一生都在童話裡尋找童年,在童話裡療愈自我。借由童話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同時,他也希望父母們能通過他的童話故事,學會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是安徒生這份良苦用心,才讓後世的人們得已閱讀到這份文學世界的瑰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