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交通規劃圖

武漢交通規劃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25:37

二十年前,我從鄂南小城來到武漢,住在漢口古田片區羅家墩的軍院。軍院什麼都好,就是出行不便,它深在解放大道以西,臨近漢江,距離解放大道還有一段路,要外出,必須到解放大道上才有公交。而從軍院到解放大道,除了步行,就隻有坐從陳家墩到堤角的小巴,那是一種個體戶開行的公共交通,車況差,發車不準點,而且飚起車來,恨不得像開飛機。

當時,我工作的單位在武昌解放路長江大橋下,天天得坐這趟小巴從軍院到解放大道上的古田三路路口,再坐558到硚口路上的軍工醫院(現改稱中山醫院)站,再轉4路電車到武昌橋頭站,一個單程,不堵車,就得一個半小時以上。如果遇上堵車,那時間就沒有個準。而且,那時的小巴、公汽、電車,一色都沒有空調,夏天熱得滿車都是汗臭味,如遇上一有狐臭的,簡直會讓人窒息;而冬天,車内四處漏風,雪花時不時就飄了進來。那個跑車的苦,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

忽然,有一天,解放大道宗關以西開始施工,那段時間,武漢的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工地衆多。尤其是高高的水泥墩豎在路中間時,路就更窄,更擠,更難走。公汽就像是在大海的波浪裡行駛,起起伏伏,颠颠簸簸,搖搖晃晃,報紙在手上晃來晃去,字也看不分明。市民意見大得很。先以為是修高架橋,後聽說是修輕軌。輕軌為何物?原來是修在空中的鐵路,隻是鐵軌比一般的鐵路軌道輕,每米隻50公斤,而得名。對此,我是充滿着期待的。這是2000年的12月,武漢的輕軌一号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可以說,從那天起,我每天都在關注着輕軌建設的進程,時常盤算着什麼時候可以坐着輕軌去上班?

這以後,坐在公汽上,每每擠得人都快成相片時,我望着多起來的橋墩,心就舒坦了一半。那豎起來的橋墩,筆直、挺拔,威武而堅毅,我時常想着在上面奔跑的列車,那是一種怎樣的風馳電掣?到了寶豐路後,輕軌的橋墩,便折向了京漢大道,看着那不在一條直線上的橋墩,我總有點擔心,在空中轉彎的列車,會不會潑出去?知道那真是一種杞人憂天,但仍然在腦際萦回。于是,也總想象着,列車在空中轉彎時的那瞥驚鴻,會是怎樣的一種驕若遊龍的風姿?望梅止渴也好,臆想也罷,想象中,總有一種滿滿的幸福和渴望。

就在這樣日複一日的想象和盼望中,2003年12月22日,1号線一期投入試運行,從宗關到黃浦,全程高架,共設10站,全長10.234公裡。可以看見,一條遊龍從解放大道向京漢大道蜿蜒伸展,縱貫漢口商業重鎮,一展昔日風華。外觀經典地鐵藍的列車在半空中,緩緩而行時,那一抹藍色,像是雲在輕輕飄蕩;快速疾駛時,眼前則像是劃過一道藍色的閃電,最高時速可達80公裡/小時,引得無數市民觀看。試運行結束後,終于,2004年7月28日,武漢地鐵1号線進入觀光試運營,隻要購票就可去嘗鮮,我當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那是個周末,晴空萬裡,也是武漢最熱的一段時間。我們帶着女兒在羅家墩上了從陳家墩到堤角的小巴,雖然是周末,但車廂裡仍是人擠人,女兒說,周末也這多人。隻是路程不遠,就到了宗關。我們從人群中擠下車。老遠就看見一座建築上紅色的,大大的“M”,那是武漢地鐵的标志。這裡就是宗關站,高架三層島式站,地面是解放大道主幹道,二層是車站站廳和換乘樓,三層是1号線島式站台。将來還有地下三層島式車站,是為了給将來的3号線與1号線換乘而設計的。進入建築,沿着台階上到第二層售票口,嘗鮮的市民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好半天才輪到我。3元錢一張的“武漢市軌道交通一号線一期工程試運營紀念票”,我買了3張。檢票進閘口,乘自動扶梯到了第三層,這裡便是站台。站在站台上,很是開闊,十七中的塑膠跑道上的學子們清晰可辨;揚子江大廈外觀典雅,顯得鶴立雞群。再看空中的鐵軌,兩股鐵道分别在站台的兩側,筆直的向東西伸展,無限的向着遠方,隻是目前向西的的列車還沒有開行。我們把頭伸進鐵軌看,其實除了鐵軌,什麼也沒有。服務人員及時提醒我們,退到黃色的一米線外,注意安全。

正在我們叽叽喳喳不停議論時,不知誰說了一句:“車來了!”果然,隻見從西向東,一抹藍色的列車徐徐而來,前端呈流線型,車體兩側略鼓,車輪與鐵軌的碰撞聲轟隆轟隆,隻是感覺沒有火車那麼強烈,也許這就是輕軌吧。列車停下後,列車門迅速開啟。嘗鮮的市民們蜂湧而上,争先恐後的搶位置,其實,車内寬敞,位置還是挺多的。但既然是觀光,我和女兒都沒有選擇坐位,而是倚着欄杆,好看窗外的風景。

輕軌的門關了,列車啟動,慢慢駛離宗關站。從窗戶往外看,多是居民區的雜亂屋頂;再看遠處街道上的人們,好像是微縮版。漸漸地,列車開始加速了,“咣當”聲越來越響。一會兒,“太平洋站”到了,可此時,太平洋站還沒開通,列車呼嘯而過,下一站便是硚口路站,這一段,站距比較長,還是一個坡路。因為從這裡要折向京漢大道,就有了一個S形,這裡原是京漢鐵路的舊線,也是我原先擔心會潑出去的地方。右邊可以看見清澈的漢江,像一泓清溪,趸船泊在岸邊,運貨的船在江中來來往往,還有一艘三層的客輪在江中,而且,連對岸的垂釣者都看得分明,隻是列車飛速而過,那些景物也一掠而過。進入京漢大道後,輕軌就在狹窄的房子中間行駛,左邊是房子,右邊還是房子,仿佛連房子裡的電視機正演着的節目都能看得清。我正看得如醉如癡時,列車的喇叭裡,報出“硚口站”到了。随之,快速的列車減速,戛然停了下來,進站了。我一看,也就差不多幾分鐘。自硚口路站後,就進入了漢口的繁華商業區,商鋪林立,路面越來越窄,輕軌就像行在狹谷裡的長龍。崇仁路,這裡曾經是老漢口的四大城門之一,而今有名聞遐迩的玉帶茶肆;利濟北路,有著名的武漢商場和武漢展覽館;友誼路,協和醫院就在附近;循禮門,位于江漢路的北端,一眼就可以看見江漢路上的人頭攢動,這裡将來還是與二号線的換乘站;大智路,是漢口的老街區,可以看見綠樹掩映中的紅頂坡屋;三陽台站過後,就是一期的終點站黃浦路站。

車到黃浦路站後,輕軌的播音員讓所有旅客下車,因為這裡已是本次列車的終點。我們仨也随着客流走出車廂,下到二層售票點和通道。但我們沒出站,因為本來我們就是來觀光的。于是,我們仨,又從另一側登上往宗關方向的站台,坐着輕軌回宗關了。這一趟往返隻花了不到一小時。一路除了停靠站的30秒,無障無礙,暢通暢行,如果要是坐公汽,轉車換車,從宗關到黃浦路,一個單程沒有一個小時都不行。坐着輕軌,我們仨邊看邊議論,要是武漢的地鐵成了網,那出行就方便了。

雖然1号線一期開通,并沒有改變我上下班坐小巴乘公汽轉電車的舟車勞頓之苦,但卻讓我看到了武漢交通變化的希望。而今,武漢地鐵已有9條線開通,總營運裡程339千米,線路長度居國内第5,中西部第1。

今天,由于單位已從解放路搬到了中北路,如果再從古田出發來上班,則可以從古田三路站坐輕軌到循禮門站轉2号線再到洪山廣場站轉四号線到楚河漢街站下,時間在一小時左右,但卻準點,風雨無阻,而且全程空調,舒服又舒适。

我是深切的感受到了武漢的“每天不一樣”,尤其是交通,也深得交通便捷之利。我是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座城市,也越來越融入了這座城市。(梅贊)

《中國基建報》20201130 04版 文化副刊

武漢交通規劃圖(讓我愛上了武漢這座城)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