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雲南的遊客可能聽說過,這裡是美味食材的天堂。但隻有深入了解過雲南的資深老饕才知道,雲南也是黑暗料理的聖殿。
不要以為炸竹蟲和蜂蛹就是雲南黑暗美食界的頂流。吃過「撒撇」(sǎ piě),你才是真的走進了雲南。
圖片來源:onlycan
大多數外地遊客第一次遇到「撒撇」都是在傣族餐館。雖然這個拗口的名字聽上去有些神秘,但賣相真的很誘人:一盤帶肉片和腸肚片的細米線,配上一碗紅綠相間的蘸水調料,滿滿當當擺上桌,看了就讓人食指大動。
于是,你學着隔壁桌雲南人的樣子,夾起肉片和米線在蘸水裡一涮。
蘸水的特殊味道瞬間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酸辣中帶點青草氣息。你沒有發現,所有人都用凝視英雄誕生的目光看着你。
圖片來源:onlycan
你把蘸了料的米線放進嘴裡,感受到一種辨識度很高的苦味直沖腦門,在你帶着好奇仔細品嘗時,旁邊的人開始連聲對你說「厲害,好,膽子真大,可以。」
恭喜你,憑着無畏的天真,你用吃牛苦撒的方式赢得了雲南人對你的至高敬意。
牛苦撒
到底是何方神聖
在傣語裡,「撒撇」有「涼拌肉」的意思,豬、牛和魚蝦都可以用作撒撇的食材。肉類配上蔬菜和一盤香甜軟糯的細米線,另外還需要一碗蘸水來調味,完成關鍵的涼拌環節。
按蘸料的配方,撒撇可以分為「酸撒」和「苦撒」。酸撒又叫檸檬撒,由熱帶香辛植物加上青檸檬汁攪拌做成。
不過,硬核的本地人都偏愛苦撒。基本配料和酸撒差不多,但把青檸檬汁替換成了「苦汁」,而這種黑暗物質就是苦撒的靈魂。
牛苦汁熬幹後的苦水面也能在市場上買到,每一顆都是精華。
圖片來源:onlycan
苦汁中的一部分是牛胃裡的草料。牛咀嚼後把草料儲存在瘤胃内待反刍,這時就對草料進行了破碎和初步消化。
苦汁的另一部分來自牛苦腸,也就是牛的小腸。殺牛後會把牛的胃和小腸取出燙煮,擠壓出墨綠色汁水再拌上草料,一份苦汁就完成了。
直接點說吧,苦汁就是未完成的牛粑粑加上水稀釋。
圖片來源:onlycan
最後,牛肉以及參與制作苦汁的牛胃牛腸,都會在經過烹煮料理後加入牛苦撒套餐一同上桌。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用食材來源作為食材加工工具、最後把工具也吃了的黑暗料理故事。
為什麼
用苦的東西來調味
其實在雲南西南山地民族的飲食傳統裡,苦味食物是常見的食材選擇。在氣候常年炎熱的山地生活,解暑開胃是飲食的一大訴求,而當地民間相信,苦味的食材可以清涼解暑并增加食欲。
這可能也跟過去采集狩獵時代的飲食習慣影響:有啥吃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
苦的東西真能開胃嗎?這可能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在習慣吃苦味食物的地區,人們嘗到苦味就容易條件反射想進食,而對于不常吃苦味食物的地區的人,苦味更像是食欲消退劑。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不過論開胃下飯,當然不能隻靠苦汁。牛苦撒還有小米椒、樹番茄和緬芫荽等熱帶香辛植物。這些調料帶有熱帶植物的特殊香氣,酸中帶甜又混合着辣味,讓人聞了就口水四溢,吃了更是停不下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有人可能會擔心牛胃裡的反刍草料和牛腸液會有殘留細菌。而且,牛的瘤胃相當于一個消化發酵罐,所以從裡面取出的草料裡是一定會有微生物的。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任何形式的涼拌食物都不如充分加熱的食物安全。比起這一點,大多數人還是在得知牛苦撒的真相時被「牛屎前身」這件事勸退的。雖然在你不知情的時候,它的味道其實還挺好。
善于打蘸水的雲南人
堪稱美食界鬼才
如果你就是接受不了牛苦撒,其實酸撒等其他配料豐富的蘸水也非常值得一試。它的意義在于不掩蓋食物本來的味道,卻能提供更豐富的味覺層次。特别是配着清水煮苦菜一起端上來的時候,看起來寡淡,吃一口絕對會滿嘴驚歎。
西南地區做菜都喜歡配蘸水。而雲南蘸水區别于川渝黔的最大特點是物料選擇更豐富。比如滇西北會用梅子、木瓜、桃子和棠梨等水果釀醋,加到蘸水裡,讓它多一分水果的靈動和清甜。
滇南更是動植物的寶藏大本營,溪水裡的小螃蟹舂碎了也可以加進蘸水,有的野果如「嘎哩啰」可能連植物學家都難以立刻說出它的拉丁文學名,也不妨礙當地民族把它加入蘸水宇宙。
圖片來源:muyun
在全球化飲食越來越趨同的今天,吃到真正的地道風味就成了更高一層的追求。每一個去過雲南的人都會感歎當地的美食品種之多,而這種豐富性的背後,是雲南人不拘泥于教條的想象力,和善于調和食材特點的功力。不得不說,這樣的雲南人真的堪比美食界的鬼才。
而人類面對美食的最高敬意,就是入鄉随俗,好好品味。牛苦撒,不來一份嘗嘗嗎?
研究所招資深視頻策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