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絞絲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絞絲旁—— “ 纟”。
纟,讀作sī,通“絲”[sī]和“糸 ”[mì],本義指絲線、細絲。 《說文解字》中:“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束絲之形是纟之範式。 ”。現代漢語中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由“糸”(糹)簡化為“纟”,用作偏旁,俗稱“絞絲旁”。如圖所示:
行書中的絞絲旁:

行書中絞絲旁由三筆直接簡化連寫為一筆,首撇粗重渾厚,以露鋒斜切入筆,然後轉鋒向左下行,堅定有力,行筆到位後折筆回鋒寫第二“撇”,“撇”身短小,角度與首撇不同,到駐筆處再向下行筆連帶,随後頓筆向右上方回鋒寫提,提畫的出鋒方向不宜過平,下方的結構均在首撇的覆蓋之下。
楷書中的絞絲旁:

相較于楷書而言,行書中的絞絲旁書寫時更加便捷,一氣呵成,字形整體偏窄,橫向筆畫收縮淡化,下方的三個點筆簡化為一提,而上方的點筆則直接省略。
具體字例:

編 biān

純 chún

紅 hóng

級 jí

紀 jì jǐ

經 jīng

絕 jué

統 tǒng

細 xì

線 xiàn

繡 xiù

緣 yuán

紙 zhǐ

終 zhō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