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群有想法、有勇氣
有擔當的年輕人
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
開直播
制作釀酒
做花匠
……
他們用實際行動
為家鄉發展鋪路搭橋
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95後”大學生返鄉創業
成為非遺傳承人
成為非遺
湖北武漢
26歲的柯進
2017年大學畢業後
返鄉創業
如今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這位“95後”小夥
年幼時父親意外去世
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幫助母親補貼家用
照顧天生殘疾的哥哥
他自小跟随爺爺學習古法釀酒技術
大學畢業後
柯進選擇返鄉創業
這個“95後”大學生
幫助家庭脫貧
還成為非遺傳承人
2019年4月
“柯進生态原漿酒制作技藝”
被列入江夏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從2019年開始
柯進還嘗試自制
當地特色的麥殼小食
根據零食市場的流行趨勢
設計口味和包裝
2021年
柯進的手工制作麥殼産品
累計銷售700餘斤
營收1萬餘元
作為村裡的後備幹部
和回鄉創業的代表青年之一
柯進的心願是帶領鄉親們
共同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讓更多的村民
享受新時代的發展
和大家共同走上
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小夥返鄉做電商
帶動100多貧困戶增收
“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
今天我們走進縣扶貧基地……”
吳傑在直播中。受訪者供圖
他叫吳傑
是安徽省鳳陽縣
商務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
燃燈社區綜合服務點的
一名電商扶貧網點負責人
近年來
吳傑通過線上助農直播
線下尋找采購商
相結合的方式
幫助農戶解決了農産品銷售難題
2018年
吳傑正式試水直播銷售農産品
從第一次一個多小時的直播
嗓子都喊啞了
沒有一位觀衆
到拓展售賣範圍
什麼農副産品都賣
他探索出了适合線上銷售的産品
吳傑回憶
那段時間
直播有了一定效果
一天總算能賣出幾單
“西瓜哥”吳傑(左)在直播中
這些年
通過了解市場價
嚴格把控品質
吳傑賣出了自己的口碑
幫助鳳陽縣
15個鄉鎮的西瓜、黃桃
甘蔗、洋芋、玉米等農産品
銷往全國各地
僅2021年上半年
他帶動100多貧困戶
農戶實現戶均年增收6000餘元
獲評安徽省
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稱号
吳傑在直播中吃甜瓜
未來
吳傑想開一座農産品深加工廠
打造特色本土農産品品牌
進一步實現創業夢
“如今咱農村的年輕人太少了
我帶頭做‘新農人’
如果做好了
就能讓大夥看到在家鄉的發展機會
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90後”大學生返鄉
做花匠種出300種月季
安徽巢湖
“90後”何孝霞
大學專業是會計
她辭職回鄉創業
種植出300多個品種的歐洲月季
視頻中這位戴着眼鏡
嬌小秀氣的“90後”姑娘
從小在烔炀鎮三份村長大
大學畢業後她幹過會計
做過扶貧專幹
卻總有一個夢想占據心頭
——回鄉創業
最終
何孝霞辭去工作
成為了一名 “新型職業農民”
何孝霞(左一)在基地為新品種翻土
2018年
何孝霞通過市場調研發現
歐洲月季花期長、花型大
顔色多、品種全
一年能多次開花
四季均可種植
在城市園林綠化、家庭
新建小區、美好鄉村建設中
都有着廣泛的應用
經過多年發展
她的基地種植規模達25萬株
種植歐洲月季品種達300餘個
培育歐洲月季苗200餘萬株
形成育苗、種植
加工、銷售一條龍的
産業化運作模式
成功注冊了自有品牌
帶動村民就業
每年為村民增收10萬元
返鄉創業的路還很長
要做的事還很多
何孝霞呼籲更多有想法
有能力、有勇氣、有擔當的
年輕人回鄉創業
“90後”返鄉青年
科技育牛闖出一片天
在甯夏回族自治區
海原縣西安鎮胡灣村
26歲的劉晗炜辭去工作
一門心思紮在了養殖合作社
5年前
劉晗炜的養牛場還是個磚廠
為響應國家環保号召
劉晗炜關閉磚廠
開始轉型從事肉牛養殖
組建了養殖合作社
投身精準扶貧事業
近年來
合作社帶動32戶
建檔立卡貧困戶
賒銷母牛84頭
與農戶訂立了
青貯玉米和玉米稭稈收購合同
确保應收盡收
“以前這些稭稈都賣不了
秋收後被焚燒了
現在合作社全部收購
這一方面促進了農民增收
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劉晗炜說
“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
就要在品種改良上下功夫
我的夢想是讓優良品種的肉牛
走進千家萬戶”
劉晗炜發現
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
前幾代和當地優質黃牛雜交
從肉質、出肉率
都能達到最好效益
為此,他又投入到雜交培育當中
育出适合當地農民
養殖的最優品種
劉晗炜充滿信心地說
“從靠天吃飯到靠科技緻富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培育好良種肉牛
帶動更多農戶收益”
返鄉川妹子
帶鄉親種水稻緻富
她放棄城市生活
返回農村家鄉
用實際行動改變家鄉面貌
獲得成就感的同時
也帶領家鄉百姓脫貧緻富
……
視頻提供:共青團四川省委
她叫鄧小燕
來自四川省廣元市
劍閣縣東寶鎮
2015年
25歲的鄧小燕
放棄沿海高薪工作
返鄉創業
她成立了一家公司
用“一根電線 一台電腦”
打造“互聯網 産業振興”的運營模式
試圖把家鄉好品質的貢米賣出去
并賣個好價錢
從小沒種過莊稼
分不清小麥和韭菜的鄧小燕
這條創業路走得
既艱難又心酸
2015年
鄧小燕引種越年再生稻100畝
試種失敗,全部虧損
她幾度想放棄
但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下來
“既然選擇了這條
不管再艱難
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深思熟慮之後
鄧小燕重拾信心
四處求學考察
她走到田間地頭和老百姓溝通
也走到農科院學習
種植水稻方面的專業知識
漸漸地
她由“都市白領”進化成了
一位地道的“新農人”
她的貢米質量穩步提升
口碑也逐漸好起來了
收成也日益增長
目前合作社
已經帶動了8個鄉鎮19個村
助力728戶2356名貧困人口
脫貧奔小康
在村裡
60多歲的大爺大媽
叫鄧小燕“小燕姐”
在“小燕姐”的公司裡
都是“90後”年輕人
鄧小燕希望可以通過自己
帶動更多的年輕人
參與到鄉村振興
農村發展中來
多年來
國家及各地出台
青年返鄉創業扶持政策
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逆行”回到鄉村
僅在2020年
全國各類返鄉入鄉
創業創新人員
就達到了1010萬人
這些年輕人
正在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
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創業如爬山
下一步
他們的目标是
沖向更高的山頭
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新華網、合肥晚報、川觀新聞、微博@田野視頻、@中青報-溫暖的BaoBao
來源: 共青團中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