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最難的文字?“日月山川,風雲雷電”,龜甲獸骨上這些成熟而系統的簡筆圖畫,不僅是一個個文明的符号,也是一段段鮮活而生動的曆史故事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甲骨文最難的文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日月山川,風雲雷電”,龜甲獸骨上這些成熟而系統的簡筆圖畫,不僅是一個個文明的符号,也是一段段鮮活而生動的曆史故事。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在甲骨文發現以來的120多年時間裡,已經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文字中,目前被識讀的有1500多個單字。這個數量究竟是多還是少呢?在1月5日,國家圖書館聯合閱文集團舉辦“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主題發布會上,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金石組組長、副研究館員趙愛學與網絡文學作家“孑與2”以“甲骨文與網絡文學的跨千年交彙”為題,共同探讨了文字與故事的流變。
1月5日,“甲骨文與網絡文學的跨千年交彙”對談沙龍現場。(主辦方供圖)
趙愛學表示,從數量上來看,目前已被識别的甲骨文文字好像非常少,隻有1/3,但實際上,剩下的2/3單字大部分是人名或地名,很難分析,還需要依靠專家的進一步努力,以及新材料的不斷發現。趙愛學說,如果一個名詞或者動詞被放在一句話之中,就能夠分析它的意思。雖然目前隻識别了1500個左右的甲骨文文字,但閱讀現在發現的甲骨文内容已經完全沒有障礙。
作為網絡文學作家,孑與2先後完成了《唐磚》《大宋的智慧》《明天下》《漢鄉》等作品,他的最新一部小說《我不是野人》,所描寫的時代恰好與甲骨文所存在的時代有所關聯。在他看來,中國文化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它的一脈相承,而我們正是文字的最終受益者。
今年1月1日,《喚醒甲骨文之古字新說》在閱文集團旗下起點讀書、QQ閱讀兩大客戶端上線,這一征文活動吸引了2200多人參與,約七成是90後和00後創作者,年輕一代的創作賦予甲骨文全新的趣味故事。“行者有三”創作的《旦生》以甲骨文“旦”為核心,化用“後羿射日”的神話傳說講述了太陽初升的故事;“見異思劍”的作品《家鏡》則從甲骨文“若”入手,刻畫了現代社會的祖孫親情;“水清竹”創作的《哨所的除夕夜》在甲骨文“吉”中汲取靈感,描繪了邊防戰士護衛疆土的無私大愛。“孑與2”也為這一項目創作了短篇故事《家之初》。這篇故事以甲骨文“家”為靈感, 結合了“四方風”甲骨的内容,讓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風及風神在網文中重現。
作為甲骨文整理研究者,在對談中,趙愛學透露,四方風甲骨文正是國家圖書館的一件有代表性的藏品。這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個甲骨文(全文應為28字),記載了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風與對應的四位風神。趙愛學說,這背後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事實上,因為這片甲骨上面的字非常漂亮,句式也非常整齊,早期的甲骨學者都懷疑這片甲骨為僞造。但著名甲骨學家、史學家胡厚宣先生對這片牛肩胛骨進行了考證。他認為,該骨字體遒整,文氣古奧,文理通達,與杜撰不同,應屬武丁時期刻辭。1944年,胡厚宣發表了《甲骨文四方風名考》一文,對這片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進行了釋讀:“東方曰析,風曰協;南方曰夾,風曰微;西方曰夷,風曰彜;北方曰宛,風曰伇。”加之後來專家的不斷探索研究,最終确定這片甲骨是非常珍貴的文獻記載。
“四方風”甲骨。
趙愛學說,之所以如此認定,是因為這片甲骨上所記載的内容跟傳世文獻《山海經》有類似——《山海經》裡面記載了東方風的名字叫析,而這也是出土文獻跟傳世文獻可以相互印證的這麼一個典型例證。王國維先生曾提出二重證據法,這片甲骨文也是二重證據法的一個典型代表。在趙愛學看來,年輕人喜歡甲骨文,用它來進行創作,對傳統文化有着很好的宣傳和推廣作用,甲骨文是中國人文化自信很好的源泉,因為這是蘊含着我們祖先的智慧的道具。
撰文|何安安
編輯|張進
校對|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