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東坡古詩20首注解

蘇東坡古詩20首注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4:0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北宋.蘇轼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蘇東坡古詩20首注解(每日詩詞推薦江城子)1

譯文:

你我一生一死,隔絕已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卻難以忘懷。你的孤墳遠在千裡,沒有地方跟你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你也該認不出我了,因為四處奔波,我早已灰塵滿面,鬓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夢境中又回到了家鄉,隻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默默相望,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隻有無言的淚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長着小松樹的墳山,是你年複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斷腸的地方。

作者簡介:

蘇東坡古詩20首注解(每日詩詞推薦江城子)2

蘇轼畫像

蘇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潇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轼是全才似的藝術巨匠。

作品鑒賞:

這首詞,是蘇轼因夢見早逝的愛妻王弗,而寫下的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蘇轼十九歲時,與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丈夫溫柔賢惠,恩愛情深。可惜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蘇轼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熙甯八年(1075),蘇轼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于是便寫下這首詞作。  這首詞是“記夢”,而且題記也明确寫明了做夢的日子,故可以确認作者的“夢”是真實的,不是假托。說是“記夢”,其實隻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三句,單刀直入,概括性極強,感人至深。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斯人已去,而過去美好的情景卻難以忘懷。王弗逝世後的十年間,蘇轼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任後,又忙于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維持的地步,而且繼室王潤之(王弗堂妹)及兒子均在身邊,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挂記在心上呢?不經常懸念,并不是已經忘卻!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想到愛侶已逝,感慨萬千,然遠隔千裡,無處可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這三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這年蘇轼才四十歲,就已經“鬓如霜”了。明明她辭别人世已經十年之久了,卻要“縱使相逢”,要愛侶起死回生,這是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也是悲痛的,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又更加深了一層。  對“記夢”來說,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飄泊在外,憑借夢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思念的故鄉。故鄉,與愛侶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小室的窗前,親切而又熟悉,愛妻容貌情态,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夫妻相見了,沒有出現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之态,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萬語千言,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之感。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早已不複存在。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凄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到現實上來。“明月夜,短松岡”,多麼凄清幽獨的環境啊!作者料想長眠于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裡,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