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便要蹲還是坐

大便要蹲還是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3:42:26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

關于廁所,最駭人聽聞的莫過于這類“血腥的馬桶爆裂”事件。

2016年,常州一男子在如廁時,馬桶突然發生了爆裂,瓷片橫飛。

頓時,整個廁所成了兇案現場。

污物混着血水,這場面既惡心又血腥,讓人不忍直視。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2

當時,患者的右臀部傷口長約20cm,已深達坐骨結節,右側臀大肌完全離斷。

此外,破碎的瓷片,更是直接割破了他右臀的一小動脈,導緻了活動性出血。

如不及時手術止血,可因失血過多危及生命。萬幸的是,經過搶救男子脫離危險,保住了小命。

但這則新聞,絕非個例。

與之類似的馬桶炸裂事件還有很多,各有各的窘态。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3

而這一系列慘案的背後,均源于同一股“蹲式廁所”的複興浪潮。

随着現代馬桶走進千家萬戶,傳統的蹲廁愛好者越發感覺無所适從。

不僅是家庭,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也開始将蹲廁改為坐廁。

有時候找遍了整個商場内,都沒能找到一個落腳的蹲坑。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4

許多人因不願與公共馬桶有肌膚之親,又或純粹覺得“坐着拉不帶勁”,而屢出奇招。

溫和派的蹲廁愛好者,會使用一次性坐墊紙鋪蓋衛生紙的辦法。

雖然麻煩,但也避免了自己的屁股與公共馬桶的直接接觸。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5

一次性坐墊紙

但激進派的蹲側愛好者,則不同。

他們會直接把坐廁當成了蹲廁,肆無忌憚地腳踩馬桶圈。

然而,普通的馬桶,還真沒我們想象中結實。

它們的設計,主要考慮到的隻有屁股往上坐的承重。

隻有兩隻腳踩上去,受力是極度不均勻,這就有可能發生爆裂。

開頭的慘劇就是這樣發生的,“禁止蹲馬桶”這類提示标語後面,充滿了無奈。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6

廁所,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需排遺超過6噸糞便,是體重本身的100倍。

而人的一生,在廁所裡度過的時間就長達3年。

如廁問題,确實是一件不能馬虎的事情。

但是,自現代廁所系統走進千家萬戶開始,就有了争吵。

蹲廁派與坐廁派,吵得不可開交,可謂水火不容。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7

而在如廁的姿勢上,也有地域之分。

蹲廁派基本上集中在亞洲。

東亞三國人民在如廁問題上,基本是達成了罕見的共識,認為蹲着更理所當然。

要知道,在日文表述中,坐式馬桶被叫做“洋式便所”,而蹲坑式廁位則直接叫“和式便所”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8

但亞洲的蹲廁,卻讓西方人難以接受。

我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指出,外國遊客對中國旅遊環境反應最強烈、印象最差的就是廁所。

除了衛生問題以外,亞洲式的蹲廁,就最令遊客尴尬。

每一個初來東方的白人,幾乎都逃不過如廁過程中難以下蹲的窘況。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9

在不少亞洲旅遊指南中,“如何使用蹲式廁所”這個問題就可以洋洋灑灑寫滿幾頁。

而看着能輕松下蹲的亞洲人,西方人仿佛見到了某種獨門武功。

其實,“亞洲蹲”Asian Squat一詞,就與我們的如廁傳統有關。

所謂亞洲蹲,就是下圖中的深蹲姿勢,但卻有數以萬計的外國人無法完成。

而很多亞洲人,就能輕松駕馭。所以在外國人看來,這确實是項絕技。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0

電影《中國合夥人》中的标準亞洲蹲姿勢

除了亞洲人天賦異禀(四肢短、腦袋大、軀幹長的人更容易保持平衡)以外,這還離不了我們的“後天努力”

蹲廁的普遍使用,讓亞洲人從小就有機會鍛煉蹲姿,這才有了傳說中的“亞洲蹲”。

而從幾百年前,就習慣使用“坐式”抽水馬桶的西方人,則難以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

結果就是,外國人不能接受亞洲的“坑”,對蹲廁沒什麼好感。

而有一身絕活的亞洲人,則對坐廁充滿了排斥的情緒。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1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一種姿勢的更科學更健康?

早前,在互聯網上就廣為流傳着一個說法,認為蹲着如廁比坐着更健康。

該說法還提醒,坐着如廁容易引起痔瘡、大腸炎、闌尾炎等多種肛腸疾病。

面對日益劇增的坐廁,這似乎為蹲廁派,扳回了一局。

但很可惜,坐廁會引起肛腸疾病,純屬流言。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2

這其實源于大衆對一篇關于排便姿勢的論文的錯誤解讀。

2003年,以色列科學家Dov Sikirov就在《消化道疾病與科學》雜志上刊登了一篇關于三種排便姿勢對人類影響健康的論文。

這三種排便姿勢分别為,蹲着、坐在31-32cm高的馬桶、坐在40-41cm高的馬桶上。

作者通過排便造影發現,蹲着的姿勢排便用時是最短的。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3

恥骨直腸肌示意圖

這源于人體一塊被稱為”恥骨直腸肌”(puborectalis muscle)的肌肉。

這塊肌肉就像一個環,從一側恥骨出發,繞直腸一圈後再與另一側恥骨連接。

當這個環拉住直腸,就會使直腸形成一個角度,這也叫“肛腸角”(anorectal angel)。

理論上來說,肛腸角越大,排便就越不費力。

當人類呈坐姿時,肛腸角大約是80°~90°,但蹲姿,則可以将肛腸角提升到100°~110°。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4

蹲姿和坐姿的肛腸角示意圖

所以說,蹲着确實比坐着排便更舒服、舒暢,能起到加速腸道排空的效果。

幾萬年來,人類一直是蹲着辦事的。

而坐便器的普及,不過就是近現代的事情。

在中國,坐式馬桶的普及最多也就幾十年。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在坐式馬桶上更吃力的原因。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5

但是坐着如廁,也并不是各類肛腸疾病的罪魁禍首。

痔瘡、大腸炎、闌尾炎等疾病的發病機制,都與如廁姿勢并無大關系。

而且,蹲着排便也沒有預防便秘的作用。

隻要能在一定時間内完成腸道排空,就對健康無大礙。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6

一般來說,排便的最佳時長大約為3分鐘左右。

人類采用坐姿的排便效率亦不算低,平均兩分鐘内腸道就能排空,對人體健康沒什麼影響。

至于坐在如廁時,腳踩“蹲廁模拟凳”,也實在沒有必要。

從另一個實驗的數據看來,采用這種便姿時的肛腸角并沒有多大變化。

所以,多加小闆凳自然也不能使人更順暢。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7

傳說中的“小闆凳” ,可能隻能給蹲廁派帶來一些心理安慰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8

左圖a、b、c為三種不同的排便姿勢,右圖d、e、f為三種不同排便姿勢的肛腸角,d與f角度無差别

而相對于如廁姿勢,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廁時間。

有一部分人總是覺得如廁時間越長,就能排便得越幹淨。

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其實排便後期的“排便感”,是肛門充血造成的錯覺。

若長時間耗在廁所上,就可能形成惡性循環,排便時間越長越是感覺到沒有排幹淨。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19

而人在排便時,直腸腔會一直處于高壓狀态。

這可能會使肛門周圍靜脈回流受到影響,又或是導緻肛墊下移。

無論以什麼姿勢排便,隻要時間過長,都更容易誘發痔瘡、直腸粘膜松弛、脫垂等各種毛病。

此外,現代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人們花費在如廁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所以想要菊花健康,還真得需要有“當(夾)斷即斷”的覺悟。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20

雖然,蹲姿使人順暢,但這個高難度動作也确實對部分人群不友好。

例如,老年人、孕婦等腿腳不便的人來說,就更适合用坐便器。

久蹲後突然起身,會使血液大量往下肢湧去,導緻頭部缺氧頭暈。

除了腳麻這一折磨以外,這還很容易造成事故發生。

所以說,無論是蹲廁還是坐廁,選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21

不過,作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排便已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了。

你可能想不到,痔瘡就是人類直立行走的副産品

雖然沒有達到“十人九痔”的地步,但數據顯示“十人五痔”還是綽綽有餘的。

人類站起來後,直腸靜脈進化沒有跟上,沒有像四肢那樣形成靜脈瓣以減少血液回流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22

靜脈瓣活動示意圖

而無論我們采用蹲廁、半蹲廁、坐廁,都無法避免地心引力對血液流向的影響。

血液回流時,就可能會引起血液淤積。

如果靜脈擴張形成靜脈曲張團,那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痔瘡。

除了靜脈曲張說,痔瘡的形成還有可能是肛墊下移引起的。

所以按照理論來說,四條腿行走的動物,基本上不會遇到痔瘡這種頑疾。

大便要蹲還是坐(蹲着拉還是坐着拉)23

如果你真的想體驗最原始的酣暢感,或者也可以學着動物把屁股撅起來。

當然,這之後發生什麼我就不負責任了。

*參考資料

defecation positions.Wikipedia

haemorrhoid.Wikipedia

The Atlantic, Why Can't Everyone Do the 'Asian Squat'

Dov Sikirov.Comparison of straining during defecation in three position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Dig Dis Sci.2003

Ryuji Sakakibara,Kuniko Tsunoyama,Hiroyasu Hosoi,et al.Influence of Body Position on Defecation in Humans.LUTS.20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