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說到草魚跟青魚很像,但是比青魚小一些,另外草魚的鱗片鮮亮很多,不似青魚那般烏黑黯淡,草魚那整齊閃亮的菱形大鱗片着實是有些好看的。
草魚俗稱皖魚、草棍子、草青,屬于草食性魚類,它們身體長而不瘦,呈圓筒狀。草魚的性格比較活潑,喜歡穿行在水草豐茂的水體中層,而且遊速非常快。在菜市場出售的草魚一般有1.5-3公斤重,它們曾經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打魚,能得到普通民衆的青睐,這絕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給大家介紹的五種鯉科魚類中,草魚的“頭身比”最小,淨肉量最高,而且肉質也緊實、價格還便宜,可以說是“性價比”最好的魚了。這還不算,草魚的“腥線”很細,魚刺也不多,并且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南北各地,所以廣受普通大衆的喜愛。
草魚産量高,而且适合煎炒蒸炖等多種做法,魯菜中有一道名菜“糟溜魚片”就是用草魚的魚肉片做的。然而,這道菜還不是最有名的,更加著名的杭州名菜“西湖醋魚”,最正宗的原材料也是草魚。現在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嫌棄草魚廉價,餐館也想追求更加鮮美的味道,所以嘗試着用其他名貴的魚類替代草魚做成西湖醋魚,甚至用到了鳜魚,在筆者看來這有點“噱頭”的意思,因為這樣就沒有餐飲文化上的意義了。一般來說,草魚的肉質已經夠鮮嫩了,隻要大廚的技術好,做西湖醋魚就應該用草魚。
草魚在中國已經有1700年的養殖曆史了,這實在有點驚人,而且宋代的古人就已經掌握充分利用空間的混養技術,把草魚和其他幾種魚混養在一起,前提當然是各種魚的比例要适當。雖然養殖草魚的曆史很長,但古代并沒有解決人工繁殖的技術難題,古人都是從河湖裡撈魚苗回到魚塘裡進行養殖的。直到1958年,技術人員才發現,原來四大家魚的魚卵隻有在特定的水溫、水流條件下才能發育成熟,而且魚卵也隻能在流水中才能順利孵化,怪不得古人這麼長時間都沒能在魚塘裡繁育成功。
現在由于濫捕、污染和水利工程的影響,野生的草魚數量正在快速減少,甚至在長江裡需要靠人工放流來維持它們在自然界的種群數量。看來,保護生态确實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連草魚這種普通且适應能力強的物種都需要人工幹預來延續了。
草魚營養豐富,性溫,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陽、祛風治痹、滋陰明目的功效,而且對血液循環有利,常吃可起到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特别适合心血管病人吃。吃魚也有講究的,魚背是草魚身上一個比較好吃的部位,因為草魚遊動迅速,而背部又是主要的發力部位,肌肉尤其發達。草魚背部的肌肉是“蒜瓣肉”,很厚實,每塊肌肉都呈“Z”字形,如果橫向切開魚身,從截面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畫圈式覆蓋,類似年輪,喜歡吃結實魚肉的食客們可别浪費了這珍馐美味!
鯉魚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魚伴随着中國曆史的發展,相傳春秋時代越國著名謀臣範蠡隐退以後化名陶朱公,一度靠養殖鯉科魚類成了大富翁。這些大自然恩賜人類的鯉科魚類,不僅僅是食材,還是中國文化,國人應該好好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