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7 20:44:14

“上善若水”是《道德經》中的智慧,就是擁有最高德行的人,會具備如水一樣的胸懷。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1

在生活中,很多人内心都懷揣着利欲之心,遇見問題的時候,總會與人斤斤計較,百般争執,期望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但是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内心欲念所驅使的。

正是因為内心多了很多欲念,更多了一些計較,與人相處的時候,才缺乏了一種包容的智慧。

正所謂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能融會萬千河流,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偉大,如果我們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邊,謙虛卑下,能容納萬千河流的時候,才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坦然。

《道德經》不争無尤之中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及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無尤。

人生最高的德行,就是如水一樣的品德,水滋潤養育萬物,沒有和萬物去争名奪利,反而處于萬物所厭惡卑微的位置。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2

在《道德經》中,認為水的這一種狀态和德行,就是接近于道。道生成萬物,卻沒有和萬物争名奪利。

而上善之人,就是把個人處于衆人之下,這一種思想是不一樣的境界和心态。把自己的恩惠施于萬物,言談之上也懂得恪守信用,從政善于治理,辦事的時候,更善于發揮事物的特長,行動的時候善于把握時機。正是因為具備了不争謙下的美德,所以說也不會有過失。

在《道德經》之中,認為擁有最高德行的人,就是如水一樣的品質,具有寬廣的胸懷,有與世無争的智慧。

人生最好的價值和智慧,叫做“成人之美”,當你能成全别人,才能成就自我。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3

在三國時,有一個人叫王烈。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并沒有做官,但是在老百姓心中特别有威望。

有一天,一個村子裡發生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小偷去偷村子裡面一頭牛,剛好被主人家捉住了。

這個偷牛的就說:“我一時鬼迷心竅,偷了你的牛,以後絕對不會幹這種事情了,現在你怎麼懲罰我都行,但是你不要告訴王烈。”

後來這個主人還是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王烈,王烈就立刻托人送給偷牛人一匹布。

這個時候有人就問王烈:“他隻是偷牛的,你為什麼要送一塊布給他,這是什麼意思?”

王烈說:“他做了賊,不願意讓我知道,說明他心有良知還有羞恥之心,我送一匹布給他,就是為了激勵他,讓他改過自新。”

後來一年之後,在那個地方,有一位老人挑着重擔艱苦的趕路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人,這個人沒有二話,就幫老人挑着擔子走了。到了老人家裡之後,這個路人把老人的擔子放下,姓名都沒留就走了。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4

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還是這位老人,在路上丢了一把寶劍,被一個過路的人發現。這個過路的人撿到寶劍之後,便留下來等候失主。等到老人回來尋找劍的時候,正好那一個路人,就是上一次替他挑擔子的人。

這個老人就尋得了這個人的姓名,就去和王烈說了這個事情。

王烈聽了之後就說:“真是慚愧,世上竟然有這麼好的人,我卻沒有和他見面。”

後來王烈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個路人正是當初的那一位偷牛的人。

王烈就激動的說:“受到了感化之後,改過自新的程度,真是不可限量。”

有的時候我們與人百般計較,總是想争個高下,通過不斷的與人争奪,希望得到一些應有的回報。但是殊不知,懂得成全别人,容納别人,才是最好的一種收獲。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5

而我們反觀那些在生活中一味去争奪的人,他們奉承的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通過不斷的争奪和攀爬,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說就出現了鬥争,有了鬥争就會有失敗和沮喪,自然就産生了痛苦。

而《道德經》中所說的不争的智慧,就是讓我們從根源處保持一種淳樸,避免與人争奪。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就是來告誡世人,言行舉止要像流水一樣,循循善誘,豁達灑脫,采取人生的一種低姿态,慢慢的深入人心的道理。

在《道德經》之中,很多篇章中都出現水的智慧。

《道德經》把水比作人格最為高尚的一種智慧,對于一個人為人處事的狀态來說,保持謙虛,更能避免自己因為展露鋒芒而惹來災禍,更能保全自己的安全。

具體的說,就是心胸像水一樣寬廣無邊,悠然而下,不可處處與人争高低。要選擇一個平穩謙卑的姿态去為人處事,對人親切,以誠相待。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6

水和道的智慧十分相似,大道謙遜,沒有居功自傲,養育萬物,卻沒有向萬物尋求報答。這個智慧讓很多人内心平靜如水,避免引起雜亂和煩躁。内心充實,也少了許多煩惱和憂愁,和大道同步而行的人,心境平和,物我兩忘,這實則是一種境界和智慧。

《道德經》有一篇章說:木秀于林,而風必摧之。

一個樹木,因為長得太過于高大,在叢林中顯赫跋扈。但正是因為他的高大與優秀,而給自己帶來了風雨摧殘的危險。

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人不懂得謙虛,低調,不懂得處于衆人之下的時候,就會成為被人指責和诟病的一個對象。也會因此惹來不少的災禍,而最好的姿态,就是懂得謙遜,保持一種低調。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7

著名的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有一次在一個大戲院演出京劇《殺惜》。

到了戲曲精彩的地方,場内喝彩聲不斷,這個時候,突然從觀衆席傳來一位老人的喊聲,就說:“不好,不好。”

這個時候梅蘭芳聽到聲音就看過去,看到是一位穿着簡樸的老人。梅蘭芳就用專車把老人接到自己住的地方,把他如座上賓一樣對待。

梅蘭芳恭恭敬敬的問這位老人:“說我不好的,可以算作我的師傅,先生說我不好,必定有高見,還請先生指教。”

這個老人見梅蘭芳這麼謙虛有理,就認真的說:“惜嬌上樓與下樓的步伐,按規定應該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一聽深感羞愧,于是低頭便拜,對老人也是非常尊敬。後來每一次演出,都請老人在旁邊觀看指正。

梅蘭芳在藝術中,有如此大的造詣和他本人的德行有着非常重要的關系。能夠受人尊敬,更是由于謙虛大度的一個品格。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8

在生活中,隻有懂得容人,隻有做到如水一樣的處于低姿态避免與人争奪的人,才能永遠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擁護。隻有謙虛的人才能夠左右逢源,因為他們能夠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下架子。

而謙虛不争,并非是一種消極的處事态度,很多人總以為不争就是一種懼怕和懦弱,其實并非如此。

當年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才能有後來成就大業的結局。

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整天佩戴寶劍,但是你卻膽小如鼠,今天你敢用寶劍刺我嗎?如果不敢的話,就要從我胯下鑽過去。”

後來韓信真的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正是因為韓信能夠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智慧,才得以保全自我,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道德經說盡人生至理(道德經上善若水)9

人生并非是一定要與人針鋒相對,雖然我們并不需要像韓信一樣忍受胯下之辱,但是也要懂得圓潤和包容。

人生真正的強大,不在于外在的強硬,而在于内在的剛正。正所謂說,處事最好的态度是外圓内方,外在懂得圓融,懂得容人,而内在則需要保持自我的一個個性和正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