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玩玉人來說,血玉是個很少提及的詞。
而對玩古玉的人來說,它是個比羊脂玉聽着更上頭的名字。
血玉到底是什麼?對玩現代和田玉的我們來說,也許沒有什麼話語權。
但其實乾隆也是玩籽料的人,他如何看待血玉的呢?回答可能讓你驚訝。
本來五色備,血浸隻虛言
乾隆是一位玉癡,極為喜歡和田玉,而且對玉頗有研究。在他所寫的《赤玉韘》一詩中說:本來五色備,血浸隻虛言。
并注語詳釋:《說文》玉有五色,今和田貢玉誠五色皆備,所謂蒸栗、雞冠、土華、璘者不一而足,問之,則稱「河中歲久,受天地精華之氣而然」乃知入土、出土、土浸、血浸之語未必盡實也。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在乾隆時期,已有五種顔色的和田玉,因此乾隆認定玉韘的赤色應該是玉質本身的顔色,是玉(籽料)因長時間在河中吸收天地精氣形成了不同的顔色,而血沁的說法可能不實。
此外,在《詠和阗玉龍尾觥》詩中,他這麼寫道:玉垅河中産玉英,绛雲千載暈含精。土華宛可就本質,血浸知非有定評。
從乾隆這句話來看,首先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乾隆喜歡籽料。
“河中歲久,受天地精華之氣而然”,當時玉龍河裡産出的籽料,就已經進入到乾隆的玉器當中。乾隆認為,籽料外表的顔色是因為受天地精華之氣形成的。
而且我們能從乾隆玉器中找到很多的皮色料作品。
其二,乾隆認為玉韘赤色是玉質本色,而非血沁形成的。而且玉有五色在乾隆時期已經非常肯定。
乾隆認為血玉的顔色是玉質本身的顔色。而類似這種顔色的籽料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沁料和皮色料了。
比如這個:
從這個料來看,它非常像是如今的沁料了。
其實除了沁料,如今的皮色料其實也很類似血玉的樣子。隻不過皮色略薄了些。
這個籽料有沒有傳說中血玉的感覺呢~
血玉可能跟古玉在土層中周邊礦物質的沁入有關,但乾隆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血玉我們不了解,也不用去追求它,但其實在籽料當中也有非常豔麗的存在。
比血玉更豔的瑪麗豔皮
說血玉可能跟籽料沒有多大關系,但其實籽料當中有比所謂血玉更豔麗的存在,那就是一些豔皮的籽料。
比如這種:
顔色深紅!
籽料裡有一些類似的極為豔麗的皮色,皮色豔麗,像假色。
因瑪麗豔多産這種豔皮籽料,所以有人把它稱為瑪麗豔紅。
紅色豔麗,如血色般~
其實在古代就有玉的造假,比如用藥熏燒斑等方法。
如今在籽料當中也有染色的情況,但染色與真皮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染色的豔就像是塗了劣質化妝品的感覺,過于妖豔。而真皮的豔就如同小時候我們用一些植物做的天然化妝品,塗之不會感覺不自然。
“紅籽和黃籽”
血玉,我們所知不多,但沁料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籽料。
古玉有沁,籽料當中亦有沁。
沁料其實就是在河床中礦物質顔色沁入所緻。
沁料一般有兩種顔色:紅和黃,如果再有一個的話,就是黑。
沁料有很多種顔色,也有不同的特征,有全沁,有半沁,也有皮沁,顔色有紅黃的不同,沁色也有深有淺。
從現在的知識我們可以解釋沁料是後天沁色形成,但在古代,沒人知道沁料是先天就是那種顔色還是後期沁色而成。
此外,其實在和田玉當中,有古玉韻味的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這個:
雞骨白籽料。
在古玉當中也有雞骨白的說法,兩者比較類似。
而另一種其實就是河磨玉,因為在以前很多古玉是用東北的河磨料所做,所以河磨料在前些年很多都用來仿古玉。
關于血沁,我們知之并不多,關于乾隆的一些話,我們也隻是去猜測。
古人也許對皮色的利用并不是特别多,甚至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對皮色的認知也沒有那麼多。
但如今的我們知道,在籽料當中有皮色、沁色的存在,它比所謂的血玉,更加真實,也更加美觀!
如今我們知道了皮色、沁色的價值!一塊玉,大自然為它染上了絢麗的顔色。可以說在所有的玉石當中,籽料的皮和沁色是最美,也是最獨特的存在了。
對于如今玩籽料的我們來說,管它古玉如何,管它血玉怎樣,就如同:
籽有皮色在,管它血玉言!紅黃黑沁僵,皮沁美無邊!
藏玉App是一款專注于傳統和田玉的移動社交交易平台,集分享、交流、科普、買賣于一身。這裡彙聚了玉雕名家、收藏名家、資深玉友以及衆多和田玉愛好者,歡迎下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