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價格雙軌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國出現的,它是同種商品國家統一定價和市場調節價并存的價格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糧食價格及生産資料價格。
董登新認為,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特殊産物,在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時代,它曾産生過積極作用,但由于“價格雙軌制”産生的差價暴利,讓茅台差價過大,讓茅台不再是“茅台酒”!
渠道變革以來,茅台酒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形式,例如散瓶、塗碼、剪角、開窗、刨坑、開箱、原件等。形式的不同,價格也出現了差别。
渠道變革一年多以來,變化明顯的是原件與散瓶之間的價格差。
市場價四倍于出廠價。眼見鴻溝擴大,繼續壓制出廠價,說是講政治,讓普羅大衆都喝起茅台酒。喝是喝得起。可是普通老百姓買得到嗎?當鴕鳥把頭埋在沙礫裡,用屁股來看世界時,它的世界是完全颠倒的,于是鴕鳥說:茅台酒,老百姓買得到。
目前,整個中國高端白酒的容量估計有1000億,而且目前全中國酒類市場,1400元以上價格帶基本上隻有飛天茅台一款産品能夠維持較高的銷量水平。在此價格帶,飛天茅台基本說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壟斷式銷售。
從“供給-需求”角度來看,供給側嚴重受限(産能短期内不可能出現大的增長),可以說隻此一家,這就導緻飛天茅台的價格缺乏彈性,在一定範圍内價格失去了調節作用,也就是價格無法影響供給,出現價格失靈,換句話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飛天茅台的任何指導價格都失去市場意義。
除非飛天茅台定價高于市場均衡價格(譬如10000元/瓶),否則茅台的任何定價都會幹擾到市場的正常供需關系,導緻價格與價值偏離,進而影響價格穩定。
在這樣多方面的雙軌制下,讓茅台酒的搶購大潮更加有熱度,但當全民搶茅浪潮過去之後,究竟會有多少人轉向藏茅、喝茅呢?
前幾天有茅粉的留言很認同:這樣的搶購浪潮,究竟有多少持續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