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元宵節怎麼能少了兔子燈?
記憶中,遛兔子燈可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隻不過,現在會紮兔子燈的手藝人越來越少。家住嘉定徐行錢橋村的村民陳慶福,每年依舊會紮上幾盞兔子燈,和家人們熱熱鬧鬧過元宵。
快來跟着老師傅一起學學吧!
這不,離元宵佳節還有幾天,陳慶福已經在家忙碌了起來,竹片、膠水、剪刀、白紙等材料擺滿了一桌。
隻見陳慶福熟練地将竹片劈成粗細相同的竹條,再将它們彎曲成圓,用棉線捆紮成兔子的身體、腦袋、耳朵,這樣兔子燈的框架就初步形成了。
搭完框架接着就是糊紙。由于每一塊立面都必須單獨裱糊,這就需要制作者不停地調整角度,非常考驗耐心。
完成糊紙的步驟後,兔子燈已完成了一大半。為了使兔子燈更為栩栩如生,今年陳慶福特地改用塑料泡沫制作兔子的眼睛。塗上顔色,隻要風一吹,紅色的眼珠就滴溜溜地轉了起來。最後,在兔身兩側貼上喜字,再粘上尾巴,裝上輪子,一隻活靈活現的“兔子”就誕生了。“隻要在兔肚子裡插上蠟燭,晚上就可以遛花燈了。”陳慶福笑着說。
聽聞陳慶福又在紮燈,鄰居們也慕名來瞧,不少人還興沖沖遛了起來,“你們看,這個兔子燈還會一蹦一跳呢。”一村民驚喜道。
原來,陳慶福在兔子燈的輪子上做了“手腳”,後輪采用了不規則的偏心輪。“兔子走路就是一蹦一跳的,這樣才更像嘛。”陳慶福說。“相比超市裡買的兔子燈,傳統的手工燈更具年味。”村民李梅華提着兔子燈動情地說:“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據了解,随着時代的發展,如今會紮兔子燈的手藝人越來越少,整個徐行鎮也隻有七八人。為了保護和傳承好這門手藝,徐行鎮文體中心計劃開設相關興趣課程,教授市民制作技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