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經常會有同學問:“考試考的是不是全是文科類的東西?”事實上,所學習的内容雖然偏向于識記類的,但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同樣也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規律。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總結一下考試中常考的五條曲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條:學習動機曲線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圖
這是我們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最重要的一條曲線,幾乎是每次考試必考的内容。
它的核心觀點:
最佳動機水平與作業難度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動機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水平也中等;任務越困難,最佳動機水平越低。
一般情況下,中等程度的動機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第二條: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是另一個重點内容,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都有涉及。
艾賓浩斯通過對無意義音節的研究,繪制出遺忘曲線圖,即百餘年來一直被廣泛引用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由遺忘曲線圖可知:
(1)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
(2)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
第三條:智商分布曲線
不同的個體,智力水平是不同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們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稱鐘形分布)。
需要我們掌握的幾組數字:
絕大多數人的聰明程度屬于中等,智商在90-110之間;
智商120以上,優秀;
智商130以上,超常兒童;
智商140以上,天才兒童;
智商70以下,智力障礙。
關于天才兒童,究竟是140以上,還是130以上。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和陳琦、劉儒德的《教育心理學》表述不一。
彭書明确指出:20世紀初,特曼用智力測驗來鑒别超常兒童,凡智商達到或超過140的兒童被稱為天才兒童(彭415頁)。
而在陳劉書中,是這麼表述的:超常兒童也被稱作天才兒童,指智力發展明顯超過同齡兒童一般發展水平的兒童。一般認為,智商130以上者被認為屬于超常兒童(陳劉78頁)。
考試時我們怎麼辦呢?根據題幹來判斷。(1)題幹的表述如果是“天才兒童”,我們優先選140。(2)題幹的表述如果是“超常兒童”,我們優先選130。
第四條:卡特爾智力形态曲線
卡特爾把智力分為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反應速度、記憶力、計算能力、類比、演繹推理能力等都屬于流體智力。
晶體智力決定于後天的學習,是在實踐(學生、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能力,和社會文化密切相關。
第五條:練習曲線
在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往往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現象,稱之為高原現象。高原現象,并非是不能再進步的代名詞,它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隻要突破這一關,學習者獲得的将是一筆巨大的财富。
所以,大家在試講或說課練習時,出現了高原現象也不必氣餒,這可能是突破的前兆。
以上五條曲線就是我們考試中常考的五種,在複習的時候,我們要牢記這五條曲線的内容,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這五條曲線的運用,達到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