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實現了多年想擺脫眼鏡束縛的心願,現在視力很清晰,生活便利多了。”近日,69歲的任女士在沈陽卓越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白内障手術,而她亦成為國内首批接受散光三焦點人工晶體手術的“幸運兒”,該手術能同時解決白内障、老花眼、近視眼、遠視眼、散光等問題,且能實現“遠、中、近”全程清晰視力。
據悉,該手術已同步在全國多家愛爾眼科醫院完成,首批手術專家包括: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常委、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白内障學組組長張勁松教授,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白内障專家委員組組長、重慶愛爾眼科醫院陳茂盛院長。
數據統計,我國約有80%的60歲以上人群受到白内障的困擾。而随着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重,2020-2025中國白内障患者的複合增長率将達到13.6%。
“人體器官老化是白内障最主要的發病原因,但現在白内障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張勁松教授說道,“現在有些40多歲的人就已經患上白内障。”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指出,到2025年,力争實現全國CSR(每年每百萬人群中施行白内障手術的例數)達到3500以上,并要不斷提高有效白内障手術覆蓋率(50 歲及以上人群中接受過白内障手術且術後遠距離視力良好的人數占需要白内障手術的人數的比例)。
“手術是治療白内障的唯一方法,如不進行手術治療最終會緻盲,将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張勁松教授說道,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白内障手術正在不斷叠代,尤其飛秒白内障手術的問世,徹底改變了白内障手術長久以來要用刀的傳統方式。同時,患者可選擇植入屈光性人工晶體,實現術後遠、中、近都能看清的全程視力,還能為患者提供更多手術安全保障。
首批接受手術的任女士,由于患有白内障,術前視力隻有0.4,雙眼散光250度,角膜散光有125度。“我已經有兩年時間,右眼視物模糊了。有時候晚上光線昏暗時,連樓梯都看不清,挺危險的。”她表示,自己一直想通過手術“摘鏡”,想要保障生活品質的同時還要達到遠、中、近全程好視力。
“因患者有角膜散光,現有的三焦點人工晶體無法矯正散光度數,如果想術後完全脫鏡,就需要選擇能夠同時解決散光問題的人工晶體。”綜合患者需求,在進行詳細全面的術前檢查之後,張勁松教授帶領醫院白内障診療團隊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手術方案,決定采用飛秒激光白内障手術系統、數字導航系統、3D可視化手術平台和主控液流穩定超聲乳化多項技術搭配最新的散光矯正型自然視覺三焦晶體,在解決白内障的同時一并解決近視、遠視、老花、散光等多項問題。
術後第一天,任女士的視力由原來的0.4提升至遠視力1.0,中視力1.0,近視力0.8。“手術持續10分鐘就結束了,全程也沒有疼痛感。術後第一天看得非常清楚,無論是眼前手機屏幕,還是遠處的風景,都很清楚,太感謝張教授團隊了。”任女士也激動地表示。
據相關調查,白内障患者中有41.8%的患者有大于100度的角膜散光。基于中國多焦點人工晶狀體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指出,白内障患者選擇進行多焦點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時,散光度數大于100度需同時矯正問題。此前,具備散光矯正功能的多焦點人工晶體隻能實現視近和視遠距離,無法實現全程清晰視力。
此次手術使用的散光三焦點人工晶體,是目前國内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美國FDA批準的三焦點人工晶體。它加入了散光矯正的功能,可以矯正100-300度的散光度數範圍。與此同時,在保證視近和視遠用眼需求的情況下,優化了中距離(60cm)視力效果,可以幫助白内障患者解決看遠(比如走路,旅遊),看中(比如吃飯、看電腦,做家務)以及看近(比如讀書,看報,看手機等)等問題,提高“摘鏡率”。與此同時,該晶體還能濾過有害紫外光和藍光,保護眼底,有效減少相關并發症的發生率,讓更多白内障患者獲得持久穩定的術後清晰全程視力。
通訊員屈慧瑩 潇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