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又到了岩茶紮堆上市的七月。
從月初開始,麻花茶桌上的岩茶,就沒有消停過。
光是品種,就不下20種,再配上不同的火功,真的能把人喝的七葷八素,餓得兩眼昏花。
這個月為了試茶,體重成功突破了三位數!!!
估計茶季過後,就是減肥季。
試新茶,是體力活。
趁着閑暇之餘,拿起手機回複茶友的留言。
每年的新茶上市,就像是潮汐一般,很有規律,而那些個問題,也很有規律,應時而出現。
最近,區分正岩茶和外山茶的話題,又活躍了起來。
事實上,如何辨别正岩茶和外山茶,一直就沒有消停。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茶的地方,就有比較。
正岩和外山,向來是水火難容的關系。有了喝正岩茶的條件,誰還會委屈自己,眼巴巴的去喝外山茶呢?就算退而求其次,不是還有半岩茶候補麼。
外山茶,成了最不得已的選擇。
道理我們都知道,但難點在于:正岩茶,該如何鑒别?
說正岩茶與外山茶的鑒别,太廣泛。岩茶品種何其多,咱們縮小範圍,以最受省外朋友歡迎的大紅袍為例,來學幾招好用的正岩茶鑒别法。
《2》
正本清源,這些不靠譜的說法,别信!
1.看條索就能辨别外山、正岩
這大概是麻花聽過的,第二等荒謬的方法。
第一等荒謬,是說看泡袋就能鑒别茶葉,這簡直就是瞎扯淡。
看岩茶的條索,是看不出山場的,頂多看出來這茶焙火程度如何,功力深一些的,勉強看出個品種。
但要看山場,咱們還是清醒些。
岩茶經過炭焙,可以說是經曆了一次恢複出廠設置,像是流水線上生産的芭比娃娃,都長一個樣。
要辨别正岩、外山?難如登天。
2.聞幹茶香,即可辨别正岩、外山
隻是聞幹茶香,就能辨别山場?
那鬥茶賽也沒必要進行了,沖泡環節也大可省略。
光靠聞幹茶香,你可能會失望而歸。岩茶,是炭焙茶,植物蛋白經過烘烤後,香氣大同小異,堅果香、焦糖香、窖香等是常态。
聞幹茶香,辨别不出山場,倒是可以判斷岩茶是否有返青,有變質,有異味等。
3.看茶湯辨别正岩、外山
能說出看茶湯辨别正岩茶和外山茶的人,大概是過于盲目自信。
或許,他是覺得,正岩茶的茶湯,一律都是清澈透亮,而外山茶統統都是渾濁不堪。
故而就有了看茶湯辨别正岩茶的自信。
殊不知,要是工藝稍微考究點的外山茶,茶湯也可以達到清澈透亮的效果。
簡單看茶湯識别山場,容易馬失前蹄,後悔的還是自己。
真不知道,這些看條索、聞幹茶香、看茶湯就能辨别正岩茶的錯誤做法,是從哪兒來的。
強調一遍:咱們買茶,可不能浮于表面。
這些因素,都可以僞裝,真正要鑒别正岩茶和外山茶,還是要靠【喝】。
《3》
喝,才是最靠譜的鑒别法
一款茶,無法擺脫最終的命運——被喝掉。
唯有通過味蕾,才能最真實地感受到茶葉的品質,一款茶的包裝和外觀可以欺騙人,但香氣、滋味一定沒辦法弄虛作假。
外山茶,别以為你穿上了正岩茶的馬甲,我就不認識你!
騎驢看唱本,沸水一泡自有分曉。
經過沸水沖泡,茶葉中的物質盡情地釋放到水中,有了茶多酚與咖啡堿等物質的溶解,透明的茶湯,有了味道。
而這些味道的呈現,與原料的山場密切關聯。
比如我們在市面上能買到的拼配大紅袍,它的原料選擇,直接影響它的味道。
全部用正岩原料拼配的大紅袍,它的香氣,是持久的,清晰的,清純的,層次多變。
從第一沖開始,拼配所用到的原料就開始發光發熱,将本身的韻味和特點,發揮地淋漓盡緻。每一種香氣,像是千層蛋糕一般,層次分明地疊在一起。
它的茶湯是柔和的、綿軟的、有暗勁的、細膩的、香甜的、有韻味的,有岩骨花香的特點。
這樣的茶湯,喝到嘴裡,是舒服的,暢快的,喝完之後口腔是清爽的,不會有黏膩感。
這些茶湯裡的輕柔感受,是山場的魅力。
正岩山場裡的岩茶,有着優質的生長環境,光照适中,水汽充足,空氣質量好,土壤透氣肥沃……種種因素之下,各種茶葉都是香清甘活的最佳代言人。
将這些正岩原料通過一定的比例拼配出來的大紅袍,同樣也是香清甘活的特點。
正正得正,自然不會得負。
至于用外山茶為原料拼配的大紅袍,香氣少了持久、清晰以及層次豐富,滋味也少了真善美,多了幾分殘暴。
外山原料做成的大紅袍,它的味道是濃烈的,刺激的。
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它那化不開的苦澀味。
這種苦澀味,自打入口時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而且它也不會主動化為生津和回甘,帶給味蕾的,隻有無盡的刺激。
滋味上的苦澀與刺激,是山場不佳的結果。
外山,它的環境不像正岩茶,四周有岩石、崖壁遮擋,也少了溪水潺潺,整體日照時間長,溫度高。
常年生長在這裡的岩茶,容易積累比較高含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
這些物質,是外山茶味道猛烈而刺激的直接原因。
故而,用這些品質本身有缺陷的茶,去拼配出大紅袍,自然味道也是濃烈的,苦澀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也不會生出其他物種來。
《4》
要鑒别正岩茶,外山茶,實則不難。
我們隻要牢記二者的特色。
正岩茶,它的茶湯的柔和的,清甜的,甘醇的,順滑的,有暗勁的,湯水裡藏着岩骨和花香。
一喝茶,你會覺得它是柔情萬丈,香滑玉肌豐。但是它又有自己的小脾氣,湯水裡暗藏着力道,不甘平凡。
而外山茶,它入口的刺激的,猛烈的,苦澀的,隻會張牙舞爪,卻像個繡花枕頭,湯水根本沒點硬貨,3-5沖後,徹底歸于平淡。
這樣的茶,喝多了隻會破壞味蕾的敏感度。
甚至于喝多了外山茶,在剛剛接觸到正岩茶時,甚至還會有些不适應。
但好茶,終究是藏不住的。
待認真喝過三泡,從此外山茶,就再也入不了你的口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正岩茶,就有這種魔力。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