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壑
解析:
1、分成三個部分看,左斜,右縱,下橫勢。左上的筆畫多,注意整體要緊湊一些。但也有支撐性的筆畫,如橫鈎,長撇等。
2、“又”,撇畫的方向與左撇不要雷同,同時,反捺要收住勢。
3、“土”,橫畫長,豎畫短,兩橫有俯仰的對比。
二、梓
解析:
1、左右有兩個長豎畫,這時候,一般可以選擇一懸針,一垂露。 兩筆都是垂露的,也常見,但會有向背、粗細、長短等等變化。但兩筆都是懸針的,一般很少。
2、“辛”字,橫畫之間的兩點,要緊湊一些。
3、最後的懸針豎,位置略靠右,而且尾部略重一些。
三、州
解析:
1、三點和三橫,絕無雷同。這是同畫之間求變的典型代表。
2、三點的走勢,逐漸向上,而且意連下一筆。
3、三豎間距相當,但是直曲、長短、收放等,有不同的變化。
四、使
解析:
1、單人旁,撇直豎曲,這是一種變化方式,值得積累。
2、“吏”字,上部的短橫,輕點即走,意連下筆。
3、中部之框,寬度略大,整體較扁。豎撇,上直下曲,直部分更長。
4、捺畫用直捺,捺鋒較長,起到一定的穩定重心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