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代女皇武則天舊版電視劇

一代女皇武則天舊版電視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9:43:04

武則天貴為一代女皇,曆史功績昭昭于世。但她在八十高齡遭遇“神龍政變”被迫讓出帝位。在逼宮時,太子李顯為何顯得猶猶豫豫,心不甘情不願?被軟禁的武則天是如何保全自己的?為何參與“神龍政變”的大臣們沒一個有好下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書記載,武則天龍睛鳳頸,方額廣頤。著名學者郭沫若考證後認為唐朝畫家張懸筆下的《唐後行從圖》中體态豐滿的“皇後”正是武則天。這些都肯定女皇有一種豐腴大氣的美。

一代女皇武則天舊版電視劇(一代女皇武則天)1

宋代洪邁在《容齋随筆》中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直稱其為“女中英主” 。武則天主政期間,文化複興、百姓富裕,史上有“貞觀遺風”的美譽。看來這位千古一帝的豐功偉績,三天三夜都聊不完!然而眼前雖然風光無限,但本妖今天且看她的落寞處,聊聊武則天最後的“滑鐵盧”。群臣逼宮要說武則天還真算得上是“超長待機”,史載她足足活了八十三歲,這樣的高壽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社會上一般稱其為“人瑞”!武則天在66歲時自立為武周皇帝,雖然這仿佛告訴我們,活得久總歸是能熬出頭的,但是熬得久也有“熬化”的風險!在武則天八十剛出頭的神龍元年,擁護李家天下的大臣們實在是按捺不住了,就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武則天因此被迫讓位,郁郁寡歡地過了兩年不怎麼舒坦的日子,然後就與世長辭啦,留下一塊無字豐碑任由後人評說!提到“神龍政變”,那可是以宰相張柬之為代表的一批高官們醞釀很久的計劃。說到底還是怪女皇老糊塗了。公元705年,武則天已經是八十歲的老太婆了,放到現在那也是廣場舞也沒得跳的,一般都隻有在旁邊喘氣幹瞪眼兒的份兒。看到女皇蒼老無力,張柬之就趁機帶領群臣浩浩蕩蕩地去找太子李顯,要求“逼宮”!想起來這張柬之也是醉了,你都貴為宰相了,還想咋的?就是把女皇搞下去,你難道就敢奪權上位?欺負老年人,怎麼也不能點贊啊!張柬之來到太子府,告訴李顯說一幹大臣要擁戴他恢複帝位。這張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若要砸在别人身上,那敢情都樂得屁股開花了,但李顯卻吓得差點兒尿了褲裆。他推三阻四,最後來了句 “諸公更為後圖”以作敷衍,意思是說咱以後再說吧!聽到太子李顯不願濕腳,一幫叛臣們可不幹了!真是聽君一席話,盡毀人生觀!張柬之們想,俺們提着腦袋幹事,你卻腳底抹油,這讓俺們情何以堪!您不答應,俺們就在您家住下啰!在大臣們的堅決請求下,李顯不“逼宮”還就不行了。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李顯不願與武則天作對,難道他在顧念母子親情嗎?史載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生的第三個兒子。公元680年,李顯被立為皇太子,曾即位稱唐中宗,一年後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神龍政變之前,李顯又恢複了太子的身份。你想,李顯自小就性格懦弱、膽小怕事,各方面能力一般,是個做傀儡的好材料。成年後,一會兒做太子,一會兒做皇帝,一會兒又貶為藩王,一會兒又弄回宮,幾經折騰,早已是驚弓之鳥,神經衰弱了。因此在政變中,李顯表現得很懦弱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因為武則天是一個為權力不顧一切的君主,此前的三位太子都因為違背武則天,或被“廢黜”或遭“暴斃”,李顯自已就是其中之一。他吃過苦頭,自然知道輕重。所以,後來的他學乖了,事事唯母命是從,而張柬之等一幹人打出“推翻武周”、“匡複李顯”的旗号,這簡直就是将他往死路上逼,這加劇了他内心的恐懼。所以李顯是被衆臣逼着,哆嗦着反抗母親武則天的。餘威猶在話說李顯在當太子時曾經寫過一首《石淙》詩,詩的最後兩句是,“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這完全表達出了一個戰戰兢兢,不敢作為的懦弱皇子的感情。貴為太子的李顯之所以混成了這個慫樣,還不得怪自己有一個超級強勢的虎媽!說起來,李顯的人生路還是挺坎坷的。本來作為武則天親生的老三,他是沒資格做太子的。但是後來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李顯就被提溜出來立為皇太子。雖說皇太子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兩位皇兄的悲慘遭遇和武則天的君心難測都讓李顯覺得如履薄冰,朝不保夕。親們都知道武則天一度有意立同姓侄兒武三思為太子,這讓李顯非常恐懼。這時多虧大臣狄仁傑非常機智地勸谏武則天,說侄兒哪有親兒親,若武家子繼位,豈可在太廟供奉姑母?這徹底打消了武則天立武家子弟為太子的想法!于是李顯才得以撿個落地桃子,最後懸懸悠悠兩度登上了皇帝寶座。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神龍政變大獲全勝後,有一個情況讓人迷惑不解。為什麼李唐的擁護者們不趁熱打鐵,将武周勢力一舉消滅?反倒還讓武則天在後宮頤養天年呢?這裡的關鍵還在皇帝李顯身上。在武則天的虎威下,李顯從小到大一輩子都過得戰戰兢兢。看到親娘,那就像耗子見了貓,除了跑哪裡還有其它的想法。為迎合武則天,早在神龍政變之前的幾十年,李顯已然将自己“改造”成了一個武家人。他将一個女兒永泰郡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之後又将另一個女兒安樂郡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個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這樣武李兩家就用婚姻營造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在神龍政變中,懦弱成性的李顯堅決不願背上弑母的罵名,而其它發動政變的大臣也都是武則天曾經提拔和重用的,也怕留下忘恩負義的惡名,因此大家心照不宣,誰也不肯出頭完全撕破臉面。

因此逼宮的各個政治集團最後都把清君側(鏟除武則天身邊擅權的張氏兄弟)作為旗号,并不敢把矛頭明指武則天。這麼說來李顯、張柬之等骨子裡還是怕武則天的。其實沒有大臣慫恿,李顯打死也不會想到去逼宮。說來說去,李顯當皇帝隻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當時武則天已經八十幾歲,說得難聽點,也沒幾天可以蹦跶了,李顯當時的心理活動肯定是,随你高興,反正你就要到點了,我還早呢,等得起!五王遭殃神龍政變由五個大臣帶頭,成功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晖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這場逼武則天交權的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雖說五王們成功逼武則天退位,但是武三思等人仍然在朝中當權,有一定勢力。張柬之等人并沒有勇氣把事情搞大,拼個魚死網破,而是見好就收,偃旗息鼓。後人評價,認為這幫人也是玩了一輩子政治的,卻幻想革命能夠和風細雨,把希望放在懦弱的李顯身上,以為坐上皇帝寶座的李顯會調和好李周兩派勢力。這簡直就是幼稚!有道是“宜将剩勇追窮寇”,五王們既沒有功成身退的覺悟,又沒有窮追猛打的勇氣,還想“沽名學霸王”,結果導緻了功成身滅的悲摧結局。神龍政變後,李顯雖然坐上了天子寶座,但是他是個頂級的耙耳朵,裡裡外外都聽皇後韋氏的,絲毫不敢自作主張。鑒于朝中五王勢力做大,武三思等與韋後暗中勾結,抓住平陽王敬晖的一個把柄,連帶把張柬之等人一齊連坐了。在老婆的淫威下,唐中宗李顯把五王的擁立之功抛在腦後,下诏“鏟除妖孽”,“五王”被罷爵免官流放嶺南。事情還沒完呢。雖說神龍政變中五王對武周一黨網開一面,但是武三思卻沒有記這個人情,反而以此看清了五王的軟弱。五王流放後,武三思派人矯诏追殺至嶺南。此時,張柬之、崔玄玮經不起遙遠路途的折騰先後咽了氣。死得好啊!死得幸運啊!!死得及時啊!!!親們您千萬别怪本妖有點兒不仁義,如果您再往下看了其餘三人的結局,您就會閉嘴了。《資治通鑒》記載,武三思為除後患,派一個副廳級的司法官員大理正周利用追殺流放的五王。前面說過張、崔二人已死,于是周利用就找到了剩下的三人。周利用首先在廣西抓到了扶陽王桓彥範,命人将他綁在竹枝上,繩子把肉使勁勒穿露出骨頭,然後用棍棒打死;然後抓住平陽王敬晖,“剮而殺之”;最後抓到南陽王袁恕己,逼他喝了一肚子的毒草藥,毒發時,痛不欲生,不停地用手刨土,手指甲都爛完,“仍捶殺之”。周利用殘忍滅殺了五王後,得意洋洋回朝,竟立馬被擢升為正部級的禦史中丞。這真應了一句古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你說五王倒黴時,心裡可否後悔當初?大家都是争名奪利,這真是假仁假義害終身啊。當然,這一切武則天是看不到的。半年前的神龍元年12月,武則天壽終正寝,魂歸西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武則天臨死之際,宣布赦免了以前情敵王皇後、蕭淑妃以及政敵褚遂良等子孫親屬的罪行,讓他們複業不再做奴仆;同時下诏表示死後仍以“大聖皇後”的身份入葬乾陵陪老公唐高宗。退位後的武則天終于良心發現,最後做出了政治和解的善舉。隻要能避刀兵,就是百姓之福。她沒有預料到五王的慘死,因為那時五王正權柄在握、趾高氣揚。但是臨終前的老皇帝什麼都懂了,她留下的無字碑就似一聲嗟歎,把一切還歸于無。天地悠悠,任你縱橫千載,也唱不完那曲可憐可歎的悲歌。

一代女皇武則天舊版電視劇(一代女皇武則天)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