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1:40:14

如果讓你來填寫下面這個句子,“我是……”,你可能會給出哪五種答案呢?

等你在腦海裡,或者在紙上寫下這五個答案,把這些答案綜合起來,就是你的自我概念!

我寫下的是:“我是自由自在的,我是好學上進的,我是一個中年女性,我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我是一個藝術愛好者。”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我是誰Whoam)1

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概念,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性别,自己的特點,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記憶。

自我概念不僅包括我是什麼樣子的自我圖示,還包括可能的自我,也就是我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自我”理論: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則是我們非常厭惡的、不願意去扮演的自我。

但不論受到怎樣的文化熏陶,經常在腦海裡想一想“我未來的三個畫面”,會是一個好主意!

因為,神奇的潛意識會吸引相關的資源和能量,一步步實現我們的夢想。

請你有空時,經常完成下面的三個句子,清晰地念出來,讓腦海中慢慢浮現出那個美好的畫面:

我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像一個運動健将;

我是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像一個登山者;

我是一個精神和物質都富有的人,像一個智者。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我是誰Whoam)2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寫道:我們人類“首先存在于環境之中”,我們不能脫離環境,環境塑造了我們,決定了我們的可能性。

一方面,我們是社會中的自我,另一方面,我們也構建了自己的社會現實。

因為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渴望彼此之間建立關聯,渴望歸屬感,渴望獲得他人的好評,所以,外在的社會影響塑造了我們的行為。

你或許經曆過這樣的場面,當一場音樂會結束時,前排的“粉絲們”起立鼓掌,緊接着,附近的一些贊賞者也起立鼓掌。

後來,激烈鼓掌的浪潮影響了一些較冷靜的觀衆,他們也從舒适的椅子上站起來,給予禮節性的贊賞。

此時,你盡管不太認同演講者的觀點,或者不太喜歡這種風格的音樂,但你還會獨自坐着嗎?

我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人的動作、表情乃至語言,而這種自動化的從衆行為會讓他人喜歡你。

在公開場合,人們更容易從衆,而在私下場合裡,人們就更願意堅持自己的觀點。

因此,關于從衆,請你記得下面幾點?其一,獨立思考,如果你覺得對就去做。其二,質疑權威:他說的都對嗎?其三,自我反思,勇于承擔責任。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我是誰Whoam)3

美國心理學家戈登·奧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一書中說:“标簽的作用猶如一個拉響的汽笛,它讓我們對所有平時能感知到的細微差異充耳不聞。

記得以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日子裡,北京人經常調侃并看不起上海人,而我作為一個上海人,非常榮幸地獲得了某些北京人的最高評價:“你不像個上海人”。

易中天先生曾經生動地描述了:北京人和上海人,為何互相瞧不起?

這就是偏見,偏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貼标簽”。中國許多省份的人都被人“貼了标簽”,甚至還出現過了一張“中國偏見地圖”。

為了打破這些“刻闆印象”的影響,我們可以嘗試四點:

其一,坦然接納。當别人對我們産生負面的“刻闆印象”時,不必生氣。

其二,主動交流。多一些時間,多一些信息,讓對方更多地了解自己,從而打破“刻闆印象”。

其三,小心修正。當遇到重大決策、被動局面時,我們要通過坦誠的溝通、充分的證據,有效修正“刻闆印象”。

其四,換位思考。當對方對我們有“刻闆印象”時,我們試着考慮一下對方的想法和感受。

是誰的誰我是誰的誰(我是誰Whoam)4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人人都渴望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覺察去認知内在關系,要有勇氣去選擇和承擔,這樣我們才能走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