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網紅的微博上了熱搜:
于是一個給曆史人物起英文名的蛇精病貼火了起來,網友們腦洞大開寫了各種段子,比如:
漢文帝有一天穿越到了一個世界,遇上一個人居然是漢武帝。漢武帝走過來跟他打招呼:"Hi,Wendy!"漢文帝也笑着回應他:"Hi, Woody!"
看來皇帝dy字輩兒,比如:
秦始皇就比較不一樣:
就是不一樣
總的來說,取英文名這件事兒,就是叫啥取啥,簡稱之:
直譯法
原則隻有一個:中文叫啥,英文也叫啥。
宋代理學家朱熹,英文名叫做:
三國名将周瑜:
唐玄宗李隆基:
洛基:仿佛聽見有人叫我?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哪個有我潮?”
然而對于王安石的英文名,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見:“王安石字介甫,不是叫Jeff嗎!”
于是這裡還派生了第二種直譯法——
字譯法
衆所周知,古人除了“名”還有“字”,“字”一般就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有關聯的。那麼給古人取英文名,不一定要按名取,還可以按字取,比如:
“詩聖”杜甫:
至聖先師孔子:
喜歡作詩不寫題的李商隐:
論如何有效地幫助大家記住古代名人的字
除了簡單粗暴的直譯法,還有一些高端玩家提出了第三種譯法:
意譯法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名字的意思來轉譯成對應意義的英文,比如:
沒毛病 沒毛病
來源:國家人文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